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钢铁鲜血烈焰 > 第394章 技术扩散(一)

  当朱由榔这个废物藩王在浑然不觉中前程未卜之时,另一位一度拥有过接近皇帝权力的王爷则是切切实实地走向了死亡……毫无疑问,他就是被济尔哈朗囚禁的多尔衮。

  如果说京师之变后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里,多尔衮的精神处于混沌状态的话,那么真正被运到西安府关押起来的时候,睿王爷倒是慢慢清醒过来了,然而恰恰是这种清醒导致了他清楚地意识到,郑王爷随时可能对自己下手,所以他保命的绝招就成了——装疯卖傻。而恰恰是由于装疯卖傻的技术比较高超,他倒是慢慢得到了一些外界的消息,无一例外,都是毛贼、妖女越来越嚣张的事情,而其中最可怕的,则是连在辽东的老巢都丢掉的噩耗……

  所以他后悔啊,真的后悔啊,多尔衮当然不是后悔入关,而是后悔他没有在入关前集中兵力把“东江余孽”清扫一边,那时候的毛贼还不强大,完全可以围殴致死,而恰恰是错失了这一机会,到现在他只能无奈地收获苦果……

  多尔衮曾经以为这种折磨是无穷无尽的,直到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在急速的恶化之中,才算松了一口气,他很快就要死了,死的憋屈,死的耻辱,死的根本对不住天命汗(努尔哈赤),然而就算他依然大权在握,也找不到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完全不讲道理的毛贼、妖女面前,他只能悲催地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更加严重的失败。

  顺治九年九月初四,满怀着不甘、悔恨与诅咒,怎么说也曾经是枭雄的多尔衮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对于奴才禀报的多尔衮死球一事,济尔哈朗的反应无非是“知道了”,权力斗争中亲情值几毛钱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则是他现在也自身难保了。

  从表面上看,济尔哈朗的“西清”仍然占据着西北的广阔地区,单纯就地图上的面积而言十分吓人,但现在稍微有点知觉的人都知道经过长期的旱灾和战乱之后,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已经是赤地千里,满目疮痍,唯一相对富裕一点的山西处于相对突前的位置,随时可能被打,至于北直隶的那个京师,根本就是一旦天津方面的逆贼有了大动作,随时准备撤离的处境。

  不要说大举扩张,恢复“我大清全盛时期的疆域”,哪怕是依靠这几个省的税收养活庞大的军队都是难上加难,至于对富有的晋商强征税款?你真不怕他们狗急跳墙,把整个山西都出卖给毛贼?而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晋商把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贩卖给毛贼旗下的赵贼,以换取粮食和兵器。由于毛贼那边并不十分缺少煤炭,而济尔哈朗这边严重缺粮也缺兵器,所以这些交易中饱含着“宰人”的血腥气息实在太浓烈了,至于毛贼那边得到了巨量廉价的煤炭后会不会造成什么更吓人的大杀器,济尔哈朗想不出,也不敢想。

  至于西清这边自身的武器研发工作,表面上隶属于郑王爷济尔哈朗,实际上却足以分庭抗礼的大军阀姜镶在负责,他确实找到了适合这项工作的人选——了一道人王徵的儿子王永春。话说这了一道人是和徐光启齐名的明末大科学家,当初在陕西的时候制造了很多兵器(包括复原的诸葛弩)让李自成大吃苦头,后来李自成捉住王徵,试图让他为自己制造兵器,老头子却绝食七天而死,而他的儿子虽然学到了父亲的一些真传,但在意志力上,差的实在太多了。

  于是乎姜镶成功地让王永春为自己服务,制造出一些看起来牛逼轰轰的兵器,然而在仿制从毛贼那边买来的武备上却迅速遇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材料!他们严重缺乏符合需要的材料。

  西清政权治下并没有吴国公那边的高温冶炼技术,也没有在熔融的铁液中用石灰脱去过量的硫的技术,这导致王永春能使用的钢铁材料含硫量太高,脆性太大,无法承受大量黑火药爆炸时的冲击力,至于用增加铳体厚度的“笨办法”,只会让火铳增重到难以单人使用的地步。于是乎在严重材料不过关,只能因陋就简的前提下,王永春的“高科技”迅速走向另一条诡异的路,如果毛雄辉来到西安府则会感叹——你们这是在造“管风琴炮”么?

  所谓的管风琴炮,其实是把一堆大型火铳(或者小型炮)安装在车辆上,依照“密度就是正义,射速就是真理”的思路,遇到大批敌人就一股脑地轰过去。了一道人在《新制诸器图说》中也有类似的设计,现在被他儿子发扬光大了,这可是号称“两个人就能击败一百个人的存在”,尽管面对远程炮火轰击没有什么办法,但对付大批步兵、骑兵都是上上之选。

  ————分割线————

  当姜镶旗下的王永春大搞“管风琴炮”(他自己起的名字是“一窝蜂炮”)之时,在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盘踞的湖广省,一项重要的技术扩散正在进行之中。

  技术扩散是不可避免的,代差和社会发展水平高低至多能“延缓”,却无法杜绝。看着那些十七世纪后开始骑着马用火枪的印第安人就知道,在战事紧迫的情况下,“祖宗传统”的影响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李自成命令刘体仁拼命仿制、学习买来的火器也是自身安全考虑,毕竟虽然现在毛雄辉看起来客客气气的,真要是翻脸,大顺彻底灭亡怕是用不了几个月。

  而刘体仁本人,则充分发挥了“群策群力”、“高手都在民间”、“人多力量大”等思路,招募了一群研究销器的匠人和火器作坊里的工匠一起进行研究,而由于“人多嘴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结果仿制出来的东西简直如同脑洞集中营,不仔细看根本搞不清哪个是对应哪个的,由于每个工匠都有自己的“型号”,导致零件之间不通用,修理、维护起来难上加难。

  刘体仁忍了很久,希望这群他看好的人能给出一个解决方案,结果他却看到了撕逼——几乎每个工匠都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规则、尺寸来,由于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很快就发展成为拉帮结派、群雄逐鹿的态势,而这时候忍无可忍的刘体仁终于爆发了——

  “老子找你们来是仿制买来的火器的,不是看你们天天吵架的!不想混的快滚,老子看你们长气!就没人想到每个人都只做一部分零件,做的大小都一样,然后再拼起来么……呃?”

  回答刘体仁的是寂静,而刘体仁自己似乎也明白过来了——对啊,为何不用这样办法呢,每个工匠只造他负责的那几个零件,要求尺寸相同,能够互相更换就是了,然后再把这些零件组装起来,岂不是比工匠一整个一整个火器地制造起来快许多?

  虽然现在的刘体仁并不知道,但这确确实实是“标准化大生产”的思路,怎么高估都不为过。古代的“标准化大生产”短暂地出现在秦、马其顿等古典****政权统御的时代,而近现代的“标准化大生产”还要感谢汽车大王福特的思路。把“生产一整个、可以直接使用的器械(不管是不是武器)”变换为“生产一个或数个部件,然后在整体组装”,说是一场革命也差不多。值得注意的是,刘体仁的这种思想并不是从毛雄辉那边学来的,而是自己根据毛雄辉那边的一系列传言想出来的,能做到这一点更是难能可贵。

  无意中促成了一场非常重要的“技术扩散”的刘体仁,现在却只觉得他能够一下子让那群工匠无语加听话,也算是一大胜利,而这种胜利的规模显然远远不够,他非常想把更多的“技术”偷学过来!

  ————分割线————

  如果说西清政权这边的“技术扩散”属于走上了另一条路,而大顺政权这边的技术扩散属于歪打正着的话,那么大西政权那边的技术扩散则属于因地制宜了,毕竟有“嘉州油井”这么个东西的前提下,很多思路就会不一样。

  嘉州油井建于西元一五二一年,深达一百多米,可谓同时期世界采油技术的巅峰,而石油这玩意,和平时期用于膏车(润滑),制造黑墨,战时的时候是优质纵火材料。现在的嘉州油井控制在孙可望手中,源源不断地供应这燃料,而野心勃勃的现任大西国国主显然对打到汉中去有非常大的意愿,因此对石油的开发也愈加的急切,投入也更加的多,正所谓重赏之下不仅有勇夫,更有能工巧匠,孙可望手下招募的人捣鼓出来的“石油新玩法”,怕是足以让毛雄辉形成“脑洞大爆炸”的既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