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钢铁鲜血烈焰 > 第438章 技术竞赛

  当顶级神棍英诺森十世和许多枢机主教团重要成员在沙林毒气的攻击下一命呜呼,教皇国怎么看怎么都要凉了的时候,在这个世界的东方,另一件大规模毒气袭击案件胎死腹中。

  “来自域外天魔爪牙控制的南洋”、“装载了重要的特产及南洋火油”、“船上的人不是华人就是泰西红毛人”,这三种元素构成的船只再加上严密的盘查,获许入港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事实上就是船上的货物那么多,(被)夹带一些奇怪的东西也是正常范围。

  然而当“神秘的密封容器”出现在这艘商船的舱内,害怕出事儿的船主准备把事情压下去,他让心腹手下把“神秘容器”赶紧扔进长江,顺水漂走就谁也不知道了,结果“扔东西”的行为被抓了个正着,一船连人带货被押送到了应天府。

  毛雄辉这边如临大敌,毕竟有着后世“飞机撞大楼”的记忆,他所面对的对手有多么无下限还是很清楚的,整艘船都被“大卸八块”级别的彻底检查过了,然后发现来历不明的“神秘容器”并不止一个,这些容器被送到应天军工厂,由吴王亲自主持进行仔细的拆卸研究,而研究的结果表示——幸亏发现的早,否则一死一大片。

  “一共八个容器……其中有四个是氯气,三个是芥子气,还有一个按照毒理表现效果,八成是光气……这是在玩剧毒术士的”虽然毛雄辉还有心思吐槽,但那种如履薄冰的感觉确实不好,说实话他倒是不怕“飞机撞大楼”式的袭击,因为动静太大,容易拦截,倒是这种在货物中夹带毒剂的猥琐做法,确实让人防不胜防啊。

  毛雄辉自言自语这些话的时候,目光投向了在应天府市中心不远的“昊天宫”和“水玲珑”,按照计划,前者是展示新科技产品,促进研发工作的“展览馆”,而后者说白了一个因陋就简版的水塔——铸铁水管、黄铜水龙头都可以批量生产了,“龙头一开就喷水”不仅很受欢迎,还是重要的敛财手段,这两个地方万一被新阿拉伯帝国那些丧心病狂的货色放了毒气,造成的损失简直就是呜呼,无法可想!

  在加强了对港口所有入境船只的盘查和对一切“可疑容器”的搜寻之后,毛雄辉把精力转移到“以毒攻毒”之上,没错,他们确实不像新阿拉伯帝国那样拥有大量的毒剂储备和(可能存在的)一整套制毒设备,但你要他们就这么用解毒剂和防护服硬抗毒气攻击,那未免有些太过憋屈,太过被动了。

  “就你会用毒?以为我不会?只不过你们的毒是纯粹的毒,我们的是火加毒!”毛雄辉说的其实是“加了料”的燃烧弹系列武器,虽然无法做到剧毒化学武器那种“沾上就死,碰到就亡”的效果,但用于增加燃烧弹的威力还是不错的。

  最简单的“火毒双属性武器”,那就是硫磺燃烧弹了,王永春用类似的玩意儿坑过济尔哈朗等人,效果还算不错,而之前硫磺供应相对不足,没法那么奢侈地玩这一手,而现在有了台湾和倭国两个硫磺产地,选择的余地就大了很多。

  除了借助二氧化硫增强燃烧弹伤害效果的武器之外,量大物美的石灰弹、麻醉效果一流的乙醚弹、还有产量逐步提高的白磷弹都在持续制造之中。值得一提的是白磷弹,这货也是烈火加剧毒的双属性,后世叙利亚战场俄罗斯用来杀恐怖分子非常给力,而之前由于产量不够、外加作为“遇到空气即自燃”的引信消耗太大,所以直到大规模土法炼磷技术出现之前,白磷弹这个大杀器一直是“可望不可及”的。

  第一批实战型白磷弹在应天军工厂被制造出来,实测结果是“贵,但对得起这个价格”,遇到空气就自燃,粘性大,粘住就摆脱不了,外加五氧化二磷的烟雾效果,白磷本身的毒性和偏磷酸的毒性都相当给力,而且最重要的一点——白磷弹的反应产物最终会变成磷酸盐,残余毒性远比那些真正的毒剂要小的多。

  生产力,只有生产力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虽然目前两个中国穿越者相比那群阿拉伯穿越者少了很多大杀器和设备,但生产力的持续提高、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都决定了打消耗战时间越长,中国穿越者这边越占优势,至于英国穿越者和俄罗斯穿越者……他们确实是在西线牵制新阿拉伯帝国扩张的重要力量,但他们存在的意义也仅限于此了。

  ————分割线————

  就如同生物进化既有形态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明显改变,但基因层面却变化不大(例如狗),也有在形态方面变化不大,基因层面却不断推陈出新(例如小强)的一般,就算某些兵器在形制上保持稳定,但材质上的改进缺能极大地提高其性能,而在近一段时间的材料技术改进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渗碳技术的完善。

  碳钢和低合金钢基本遵循“含碳量越高就越硬脆,含碳量越低就越软韧”的规律,淬火、退火、正火、回火等热处理手段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钢铁的硬度,但很显然是有极限的。一个非常郁闷的事实就是——最适合锻造加工的熟铁(总后世标准算就是含碳量低于百分之零点二的“低碳钢中的低碳钢”),再怎么淬火,硬度也就那样。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渗碳,让熟铁制品表面吸收游离态的碳,硬生生的变成中碳钢甚至高弹钢。和长期焖火导致表面脱碳,外软内硬的可锻铸铁不同,渗碳成功的工件是外硬内软的,这样一来可以保证表面硬度从而提高攻防能力,二来不至于因为突如其来的冲击而破碎。

  渗碳技术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只不过当时的“技术”更多的是歪打正着和“独门秘笈”这样的存在形式。后世已经长足发展的渗碳技术可以分为固体渗碳、液体渗碳和气体渗碳三种类别,且相对来说技术门槛较低的固体渗碳成了现在技术突破的捷径。

  固体渗碳的主要配方是碳酸盐(碳酸钠、碳酸钡、碳酸钙的混合物)和木炭,高温下碳酸盐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木炭反应产生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在和钢铁表面接触的过程中产生少量原子态的碳,逐步渗透进入钢铁,这个过程原理并不复杂,却非常需要经验,渗碳层的厚度、碳含量、和基体的结合牢固程度、工件的应力产生和释放都是问题,需要大量的试验去摸索。至于在这些过程中被用来作为试验品的工件怎么处理?自然是民用啊。

  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并不需要一开始就尽善尽美,只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就可以了。例如那些渗碳达不到军工需要的铁制品,只要比原来的熟铁更硬、更耐磨,那还真就卖的出去。在试验品不断地涌入民间市场的同时,渗碳工艺也在不断地提升和改变,当渗碳层厚度超过一毫米,含碳量超过百分之一的时候,这个钢铁强化工艺才算是基本上成熟。

  “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走完了旧时间线上人们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走完的路,这就是‘有攻略’、‘有地图’的好处。”即便如此,毛雄辉在确定“当前渗碳工艺可以用了”之后,除了命令推广技术、扩大产量和继续改进工艺之外,又马不停蹄的开始了下一门“核心工艺”的研发——渗氮!

  如果说渗碳是让熟铁表面变成中碳钢甚至高碳钢的话,那么渗氮则是强行在钢铁表面插入氮原子,一方面声称氮化铁等极其坚硬的物质,另一方面则让铁的晶体结构发生畸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机械性能。提高硬度倒还在其次,毕竟渗碳也能做到,提高抗腐蚀性能则非常重要,毕竟潮湿、闷热,金属腐蚀速度加剧的南洋,是下一步征讨的重点。

  “从理论上说撒泡尿都可以作为渗氮剂使用,毕竟里面有尿素,原理很简单,从实际上说渗氮剂成分相当复杂,而渗氮层出问题的几率远比渗碳层更多。”由于知道这事情不是一蹶而就,所以毛雄辉并不打算“把科技先攀好了才推进”。而这些天来从各地传来的有关“农业生产恢复正常”、“水利工程修建顺利”、“又发现新的矿藏”之类的消息更是让他有某种紧迫感,毕竟一边生产一边打仗是己方和敌方都面临的问题。所以当战乱的消息终于从云南传到南直隶的时候,毛雄辉并未感到意外,反倒长舒一口气——

  “来了,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