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枫城旧事 > 第55章 火车上不要粮票

  刘金荣站起来,整理了一下衣服,拢了拢头发,说:“知道,那会儿我记事儿了,俺家还在庄河呢。”

  然后她就想起了什么,有点儿呆呆的。

  车身又顿了顿,在站台边上停稳,车上的人开始下车。

  列车员晃着大钥匙喊:“到站了到站了啊,终点站本溪到啦,东西拿好,一个跟一个慢慢下。”

  顺着梯子下到站台上,满眼全是人,大包小裹的扛着背着,顺着站台往出站天桥上涌过去。

  不知道哪里的大喇叭传来轰轰烈烈的音乐声:“伟大领袖……,……教导我们……”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煤烟味儿,刘金荣拉紧张清之的衣襟跟着往外走:“我上次来这还是八岁那年,跟我妈还有我舅,那会儿还没这个天桥,也没这么多人。”

  张清之说:“我不知道,那会儿我还在堡里呢,我第一次来这就是这样了。”

  跟着人群上天桥,下天桥,天桥两侧都立着高高的墙板挡住了视线,分不清东南西北的随着人群往前走。

  这会儿还没有什么出站口,下了天桥就是路,人群就往四面八方散开。车站还是原来那个老房子,刘金荣扯着张清之的衣襟扭头去看,连大门口的字都没变。

  房子顶上竖起一排大红的铁字标语,插着很多红旗在风中舞动着。

  张清之指着一边说:“饿不饿,到那吃东西,什么都有。”

  刘金荣点点头,两个人横着穿过人群,到了站北这边的胡同里。

  这里是一片平房,乱七八糟的,都是原来私人搭建起来堵着火车站做买卖的地方,现在都归了国家,开起了各种国营商店。饭店,小吃,旅馆,问事处,派出所什么的。

  张清之带着左顾右看的刘金荣进了一家国营餐馆,让刘金荣坐好,他去买票,然后到付货口等了一会儿,端了两碗馄饨过来,还有十个酥饼。

  刘金荣不自觉的吞了口唾沫:“吃不完吧?”

  张清之说:“没事,在车上吃,要坐好几天呢。”

  吃着放了紫菜和小海米的馄饨,就着甜酥的酥饼,这是刘金荣这十年来吃的最好吃,最值钱的一顿饭了,好吃到她有点儿舍不得咽下去,就想在嘴里多嚼一会儿。

  张清之几口就喝完了馄饨,吃了两个酥饼,说:“吃完咱们去商店看看,买点儿东西带着。得抓紧点时间,晚上去北京的火车就走了,就得等明天。”

  刘金荣顿时顾不得美味了,加快了速度。

  吃完饭,张清之找了黄草纸把剩下的酥饼包好裹上塑料布装到书包里,两个人出来往东走。在车流中穿过了在刘金荣眼里豪华的宽阔的柏油马路,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三角地这边。

  这会儿百货大楼已经盖起来了。

  在里面转了一圈儿,给刘金荣买了两件衣服一条裙子,鞋,还有一条裤子。

  这会儿没有卖内衣的,都是穿着自己家里做的棉布裤衩,商场里最大的柜台也是布料柜台。

  刘金荣红着脸说:“怎么给我买这些东西,你也买一件啊。”

  张清之说:“我用不着,部队上啥都发,也不让穿别的。你好不容易出来一回的。”

  刘金荣说:“那你,那你也不能把钱都花了呀,你爸妈到时候不得怪我。”

  张清之说:“家里我给了钱了。我平时不花钱,一年能攒一百六七呢。”

  刘金荣说:“真多。俺家种一年地才计了不到三十块钱。”

  张清之说:“还有粮份呢,也不能那么算。城里钱是要比农村多,不过城里花钱的地方也多。”

  刘金荣说:“那也比农村过的好,将来我要是能进城就好了。”

  张清之说:“能,我退伍了能分到城里,到时候把你接出来。”

  刘金荣低头看着怀里抱着的衣服笑起来:“你,你啥前能当满了退伍?”

  张清之说:“我也不知道,这个得听命令。”

  刘金荣咬了咬嘴唇,看向远远的火车站:“时间还赶趟不?”

  张清之看了看手表:“赶趟,还逛逛不?”

  刘金荣摇摇头:“不了,尽花钱。”

  两个人就回到火车站这边,张清之去买了车票,然后到国营饭店买了些煮鸡蛋和饼。这年头买饼算是比较奢侈的行为了,一般也就是几个馒头。至于在火车餐车上吃饭,那是干部才有的资格。他报销。

  这年头已经有卧铺了,不过只卖给干部,老百姓没资格乘坐,哪怕车厢空着。那个要单位介绍信的。

  刘金荣看着张清之一样一样用黄草纸包好放到书包里,问:“买这些干啥?”

  张清之说:“我看你爱吃饼。火车上没有,到时候在车上买个汤或者菜就行了,嫌凉可以求他们热一下。车上吃饭是定点儿的,过了点儿就没有了,饿了也能垫一口。这趟车就有热水了。”拍了拍卡在书包上的搪瓷缸。

  刘金荣有点儿开心,也有点儿耽心,问:“你用了这些粮票,还够吗?”

  张清之说:“车上不要粮票,有钱就行,只有城里才要粮票,我算着呢。”

  刘金荣说:“那肯定得贵吧?”

  张清之摇头说:“不贵,肉菜才八毛,盒饭三毛五,开水不要钱。”

  刘金荣惊讶的说:“一盘菜八毛还不贵?你一个月十多块钱能买几盘?”

  张清之说:“又不是顿顿吃。车上菜香着呢,都是大师傅,等你尝尝就知道了。”

  在80年代以前,火车餐车上的标准是相当高的,因为那时候不对普通百姓开放,进餐车的全是干部,学者什么的,所以有了相应的要求。餐车上的厨师都是真正的大师傅。

  那时候提供三十几种菜,中西餐都有,色香味绝对是比一般的饭店要好的多。价格也不贵,那会儿有定价标准,成本一块,卖价不能超过一块八。

  土豆烧牛肉是那个时代比较贵的菜了,一块四。

  像酱爆鸡丁,醋溜鱼片这些都是一块或者一块二。素菜是三毛五毛,七十年代不少人到火车餐车上打牙祭。可以省粮票,而且好吃。

  后来到80年代,火车餐厅开始向普通百姓开放,菜品种类也越来越少,因为不易储存。一直到80年代中期,火车上储存肉都是用土冰箱,放一块冰码一层肉,再放一块冰再码一层肉这样。

  到了80年代末,餐车上已经就只有土豆白菜什么的那几种菜了,价格也随心所欲起来,老百姓可以随便进了,但吃不起。一个月工资都不够在车上吃两顿饭的。

  而且也是从那个时候起,火车餐车就开始给难吃代言了,没有最难吃,只有更难吃。又贵又难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