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带着论坛回古代 > 第两百章 老夫是来拜师的

  等二人回到韩府,报喜的人也伴着唢呐的声音过来了。

  曹小六裂开了嘴笑,就算秦余怎么拧他脸,都不愿变回来。

  小六看着报喜的人已经到了门口,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大红包,亲手送了过去。

  收到红包的差爷开心地拱手笑道:“恭喜解元公,恭喜解元公。”

  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韩江收到消息后,找就让人去买了两捆大鞭炮,在门口噼噼啪啪地大声放了起来。

  韩府周围的街坊邻居都出门观看,对立在韩府门前的解元公指指点点,他们一听这个解元还是外地的,更加佩服得不得了,要知道这里乃是京城脚下,不知有多少青年俊杰汇集于此,而秦余能脱颖而出,足够说明他的优秀。

  “恭喜啊,恭喜啊”

  “韩统领,你家里好久没这么喜庆了。”

  “下一次,恐怕要喝解元公的状元酒了,哈哈哈”

  街坊们走到韩江府门下,韩江他们送走报喜的官差后,对街坊们道:“多谢诸位,一会儿府里要开个庆功宴,如蒙诸位不嫌弃,可以到我家中坐一坐啊。”

  邻里们一个个都说好,他们的脸上绽放着笑容,大家都是喜气洋洋的。

  曹小六拿出怀里的唢呐,刚才看见报喜的人吹,这时候也是技痒。

  秦余跟韩江他们送走贺喜的邻居,便看见小六盯着唢呐呆呆看的神情,他笑着推了推小六说道:“诸葛老师不在,你是少了知音了。”

  小六放下唢呐,说道:“对了公子,我们该把这喜事告诉给小姐还有老爷他们听才是啊。”

  秦余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此刻便去写家信。”

  回到书房,不到片刻,一封贺喜并问安的家信便被秦余写成,接着,把信交给了小六,并在上面贴了一朵红花。

  小六拿着信,便开心地跑出府门,往驿站而去。

  秦余看着带着喜报而跑远的小六,心里思绪万千,他终于是走出第一步了。

  门口,韩溪走了进来,这一次他考中第三名,也着实不容易,怎么说这里不比宁州啊。

  “秦兄,我大哥说一会儿去太白楼吃酒,你看如何?”

  “怎么又是太白楼?”秦余笑了,他记得上午那个沈从洲也说在太白楼宴宾客,他们此番,如果这样做,会不会太打人家的脸了,不过去便去,不去怕别人说我们藏着高兴,却不敢大声喧哗,介溪,我们要让汴京的人,贾公子的人知道一下,宁州学子一点都不比汴州差,甚至可以说是远远超过了他们啊。”

  “哈哈,可不是吗。”

  韩溪摆了摆手,深表同意。

  “二公子,秦公子,外面有位白衣老者前来拜访。”

  就在这时,韩府的门子到书房,向二人说了府门外的情况。

  秦余看着韩溪问道:“怎么,是韩大哥的朋友吗?”

  “我哥现在去了太白楼,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大哥的朋友,恐怕得等他回来才行,不过,还是让那位老人家先进大厅,小徐,给他上温茶。”

  韩溪说完,吩咐了门子一句。

  韩徐听了后,立刻领命出去。

  秦余他们也不敢耽搁,怕是韩江的什么重要客人,如果怠慢了,要叫韩江怎么做人呢。

  二人一起去了正堂,只见那老者穿着宽敞的白袍,加上头发胡须皆白,犹如画上的寿星公一般。

  “老人家,你是来找我哥的吗?”

  韩溪上前拱手问候,“只可惜此刻他去了太白楼,并不在此处,恐怕你得多等候一会儿了。”

  “无妨,今天我不是来找他的,而是”

  老者话就说了一半,而后抬起头看了看眼前的两个年轻人,接着问道:“你们之中,谁叫秦有余?”

  是来找我的。

  秦余纳闷,从韩溪身后走出来,拱了拱手,“晚辈正是秦余,不知前辈有何赐教?”

  “赐教不敢。”

  老者摇了摇头,他放下茶杯,无奈道:“老夫是来拜师的。”

  “哈哈哈哈哈四弟,别扶我,容本宫好好笑一会儿。”

  太子府一书房内,一位年过四十,头发已经半百的黄袍男子正扶着桌子,大笑不止。

  身后,燕王刘第告诉他今早看到的情况,“大哥,真的,李老他根本不听小弟的劝,说去拜师便去拜师,真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啊。”

  太子殿下听后,又捂着肚子,大笑了出来,他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笑了。

  燕王记得自从秦太师,也就是太子大哥的老师走后,太子便没有再露出过笑容,如今能够这样,全都拜那位秦余秦解元所赐。

  这小子的功劳很大啊。

  燕王腹诽,太子殿下却缓过劲,恢复了往常的样子,问道:“对了,你说说那个秦解元第三场试题的诗是什么。”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燕王当即把他在那份卷子上背下来的新诗念给太子听。

  太子殿下听后,又问道:“那他好像又写了首注解?”

  “是的,此人真是个奇才,他不单给考试的题目注释,还把自己的诗也注释了出来,大哥,你且听好了。”

  燕王十分欣赏秦余,他把秦余后面的注解也背诵给太子听。

  太子听完一首诗和注解后,不知在想什么,燕王看着他,问道:“怎么,哪里有不对的吗?”

  这可是贡院众考官一致选出的最佳考卷,不应该出什么岔子才是。

  太子思考了片刻,听燕王问了,于是说道:“他姓秦,老师也姓秦,莫非两个秦之间有什么联系不成?”

  说道秦太师,燕王也不禁伤感起来,他叹了口气道:“小弟我也何尝不是这样认为呢,那时我开门见山地问了,可他却顾左右,而不承认,看来是对我们起疑了。”

  “是了,二弟你瞧他写的这好了歌还有注解,这冥冥之中似有所指啊。”

  听太子一说,燕王有所领悟,他问道:“大哥,你难道是说这个陋室空堂是指秦相他们吗?”

  “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太子摸了摸胡须,刚刚好了歌的注解非常有意思,他一下子便全部记住了,所以当即念了出来,“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太子念完后,又叹道:“好词啊,好词,如果没有经历过一番磨难,是怎么也不会作出如此绝妙的好词来。”

  燕王无不同意,他道:“这孩子,命苦啊。”

  “我的心好苦啊。”

  老者说出这番话后,发现面前的两个后生都当场石化了,怎么,拜个师都这么厉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