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登基吧,少年 > 第二百四十三章 来使

  登基吧,少年又成了少年第二百四十三章来使直到传令兵下去,堂上都是鸦雀无声。

  蕲春军不仅击溃二十万兵马,还重新夺了重兵镇守的武昌府。

  武昌府虽比不上金陵与杭州,也是两湖重镇。

  要是说蕲春军第一次攻下武昌,还有取巧成分,这回就是实打实的攻城战。

  在滁州军夸张的时候,蕲春军也没有停下脚步。

  冷兵器时代,哪里有那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

  多是实力均衡才能对峙。

  朝廷平叛军九月开始集结蕲春,蕲春军能对峙一个月,守住小县城,这其中难度可见一斑。

  蕲春没有什么名将,只有兵卒差不多,才能抵挡平叛军。

  不说蕲春军比朝廷军多,只是差不多,也要二十来万。

  那样的话,就比滁州军人数多了一倍。

  武昌府距离金陵只有一千里。

  马寨主立时警惕起来。

  要是蕲春军选择“西征”,那暂时与滁州军不相干;要是选择“东征”,那就要与滁州军对上。

  可就算蕲春军选择“西征”,滁州军也不能安心。

  蕲春军可与徒三的亳州军不同,做不了滁州军的屏障。

  有巢湖水师的仇怨在前,双方是敌非友。

  滁州军不仅吞了安庆水师,还拦下巢湖水师,还有庐州的几万新丁。

  霍宝也是沉默,脑子里是简单地图。

  黄淮地区,各路白衫军各自为政,却也是糜烂最早。

  朝廷虽调山东兵“收复”徐州,可随后就没了后续。

  河南道大部分还在白衫军手中。

  浙南,金陵一带,两广……

  朝廷已失半壁江山,且都是人口稠密之地,剩下的除了京城与山东、山西,就是地偏人少的边边角角。

  最主要的是,小教主的“后庆”,与蕲春的“大庆国”都在,并没有剿灭。

  两地称帝,直接挑衅朝廷与皇权。

  如今朝廷兵马已经露了疲态,朝廷与皇权的威严荡然无存。

  就是如今看似太平的地方,想来也安稳不了多久了。

  朝廷,离分崩离析不远。

  徒三则是心情激荡。

  乱世出英豪。

  天下有姐夫这样的豪杰,还有寿天万那样的枭雄,自己也不敢落得太晚。

  看着姐夫一路走来,徒三也隐隐的有个念头。

  他的征途不在淮南道,而在河南道。

  一统河南道!

  徒三确定了征伐方向。

  ……

  一顿接风宴,吃的大家心神不宁。

  等到徒三等人去休息,马寨主方与霍宝道:“蕲春既解了危局,该派人过来了!”

  之前滁州军往四处派请帖时,也叫人往蕲春去了。

  可当时蕲春被朝廷大军围困,自是不了了之。

  蕲春军要是来使,不会是参加喜宴,而是赎人。

  滁州军这里,还压着寿天万的亲侄儿寿明。

  寿天万亲子年幼,这个亲侄儿地位不低。

  霍宝想了想城墙的进度,道:“再有两、三日就能合拢……别说是来使,就是蕲春军真的过来,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不能只等着蕲春军动,除了“东征”,太平府相邻的两个州府是不是也该抢先拿下?

  第一印象很重要。

  朝廷盘剥过重,地方百姓对朝廷已经离心。

  他们是信奉蕲春军,还是信奉滁州军很是重要。

  否则已蕲春军那种方式趟过一遍,青壮一空,只剩下老弱妇孺,滁州军就算得了,也是有害无利,反而是负担。

  蕲春军数十万大军,就是这样来的。

  可是滁州军现下发展的已经过快,有些不稳。

  有的时候,地盘大小,不是关键。

  就是霍宝,一直也犹豫。

  马寨主叹气道:“真是一刻也闲不下来!”

  他性子惫懒,不爱操心,眼下却不能不操心。

  大家走了这一条路,就有进无退了。

  ……

  秦淮河畔,京味楼。

  郭老爷站在二楼长廊,手中握着紫砂茶壶,笑眯眯的看着楼下。

  因是饭口,大堂坐满了九成。

  加上二楼包厢的客人,刚开业就有这个成绩,郭老爷很是骄傲。

  还是他想的先手,打发老二过来置产。

  还真的得了两个便宜,赶在滁州军刚进金陵那两日,用市价七成接手了两个酒楼,三处宅子。

  滁州酒楼留了他一个侄儿管事,剩下他们这一房已经随着滁州军入金陵,都迁居到金陵。

  郭二爷忧心忡忡过来,拉了老爷子去了旁边空屋,小声道:“爹,福三号的客人不对劲……先叫小二,后又叫掌柜,儿子就过去一趟,他们问的是滁州军的事儿!”

  郭老爷嗤笑道:“那有什么不对劲?金陵城换了主人,这么大的动静,外头也都该晓得了,当然要派人过来打听……只要不出格,随他去,咱们到底是买卖人家;若是出格了,叫人往知府衙门报一声!”

  “用这个做的打赏!这长相也与咱们不同,面皮黑红。”

  郭二爷将手心往老爹前头一递。

  郭老爷眼睛一凝。

  儿子手中,是一颗珍珠。

  珠子比米珠略大些,形状也不规整,可那也是珍珠。

  这一颗珠子,值几钱。

  外加上黑红面皮,错不了,就是海边人了。

  “去报知府衙门,台州来人了!”

  郭老爷捏着珠子,沉思片刻,有了决断。

  郭家是买卖人家,讲究的是“和气生财”,可也不是寻常的买卖人家。

  长子、三子都在滁州军下,郭老爷也不好明哲保身。

  否则回头滁州军查下来,也知晓自家这边沾过边。

  知府衙门这边,前些日子捉奸细,已经捉住经验来。

  听到京味楼来报,就有捕头预备人手,准备过去抓人,却是被手下老成人拦住。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四方异族的奸细可以抓,可这是台州人,这样抓就不好了。

  不管袁国真之前反复几次,眼下却是打着白衫军大旗,那就是友军。

  如何应对,还需府尊示下。

  ……

  那捕头倒也不贪功,立时报到知府面前。

  宋林刚得了消息,知晓蕲春之事,亦是为滁州军的未来捏了一把汗。

  听闻属下来报,他心下一动,起身道:“既是台州来人,那本府就走一趟!”

  竟是屈尊下降,亲自去见人。

  他想的清楚,滁州军如今刚立足江南,不好四处树敌。

  蕲春军那边没有办法,有巢湖恩怨在前,难以化解。

  台州方面,不管来意为何,都要暂时交好为好。

  只能说宋知府深谙滁州军三味,是个不要面皮的。

  否则怎么好意思,一边“东征”,先台州白衫一步划地盘,一边想着安抚台州白衫。

  ……

  京味楼,福三号雅间。

  里头五人,三人坐着,主位那人三十来岁,黑红面庞,穿着锦缎,看着像是乡下财主。

  左手一个中年儒生,四十来岁。

  右手是个少年,十七、八岁。

  另有两人门口侍立,没有兵器露在外头,可瞧着身形高大,是两个护卫。

  等到小二上了菜,坐主位那人就招呼两个护卫坐下。

  “谢二爷!”

  两个壮士恭敬道谢,在下首坐了。

  那个二爷夹了一口菜道:“难得,还真是京城那个味儿……去年进京,在京城下馆子,就吃过这道红焖蹄筋……这馆子还真不是虚名,怪不得客人多!”

  旁边少年道:“二哥,这里到底是金陵城,看着太热闹了!咱们台州跟这里一比,倒像是乡下!”

  那儒生摸着胡子道:“就是不知是真热闹,还是假热闹!”

  热闹就不对劲了。

  按照他们得的消息,滁州军九月底占的金陵,至今一个来月。

  可金陵城内外,并没有战火的痕迹。

  他们打进城开始,一路看得百姓,也都是一片祥和。

  还有刚才那伙计与掌柜,提起滁州军来,满口子好话,可要是追问他们到底好在那里,却吭吭哧哧说不明白。

  说不得这些话都是套话,是滁州军安排人教导的,故意给外人看的。

  只能说这几个人倒霉了,遇到的是不善言辞的郭二爷,接受了错误信息。

  别说是他们几个陌生人询问,就是亲爹亲兄弟询问,郭二爷的性子在这里,也是心里有数嘴上倒不出来。

  “二爷,滁州军粉饰太平,怕是底气不足!”

  那年长儒生得了结论。

  那二爷点头道:“如今有了名号的各路人马中,这滁州军最是不显……可真要论起来,也不能小瞧,毕竟他们手中有小教主!”

  如今江南、江北百姓,天灾不断,战火连绵,多信弥勒。

  家中供奉的神像,除了弥勒佛本尊,还有弥勒教主的神影。

  小教主是弥勒教主之子,在外人眼中小教主手下兵马才是白衫军正宗。

  那儒生若有所思道:“说不得真可以越过金陵,派人往亳州走一遭……滁州军所倚仗的不过是小教主,可小教主不单单是滁州军的小教主,咱们也可以给大爷讨个封号!”

  那少年好奇道:“谢先生,给大哥讨什么封号?那个霍五爷都挂了太尉了,还有比太尉高的封号?”

  儒生道:“太尉是三公不假,可到底还是臣下。”

  “王爵?”

  那二爷插嘴道。

  儒生点点头:“或可一试!”

  届时江南名正言顺的就不是滁州军,而是台州白衫。

  宋知府站在门口,听了个完全,很是无语。

  这几个都是什么货?

  “隔墙有耳”的成语都没听过吗?

  坐在滁州军的地盘,大言不惭的点评滁州军不说,还说起后续的小算计。

  宋林素来行事谨慎,可也忍不住因这几个人对台州军生出轻鄙来。

  滁州军早在五月就组织了情报结构,探查四方消息。

  台州白衫军,更是绕不过的势力之一。

  因此,对于台州白衫军,大家也知晓不少消息。

  袁国真并不是台州最早造反的势力。

  他是盐贩,同胞兄弟五人,族人众多,在地方亦是一霸。

  在同乡造反的时候,被仇家陷害诬告是反贼同伙,被地方衙门通缉。

  袁国真就拉着几个兄弟出海,占了海岛,成了海贼,开始真的聚众造反。

  算是被逼反的人。

  所以袁国真这几年很是反复,朝廷招降就降,过后遇到不公又反。

  直到去年黄淮大乱,白衫军起来,袁国真也就打起白衫军的旗号。

  这雅间里的“二爷”,应该就是袁国真的二弟袁国华。

  早年曾带了金银珠宝进京,为兄弟几个洗白通缉犯身份。

  那个“谢先生”,应该就是台州军的头号幕僚谢贤,自称为谢安后人。

  。手机版网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