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重返星门 > 第一百三十二章 25美元一度电

  恋恋不舍的放下了手中的霍尔推进器,斯科特跟着夏曦走到了“布景板”的面前。

  这是一支大概三十多米长的火箭,此时横着躺在厂房的一角,为了将这玩意儿运过来,可花费了夏曦不少的功夫。

  打量了几眼之后,斯科特便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看法。

  “这东西你从哪里买回来的?”

  夏曦也有些诧异:“怎么了?”

  “你被坑了,这火箭根本没办法将接近5吨重的卫星送上天,考虑到现在的这东西的体积,它的重量恐怕也就只有五六十吨,这点重量拿来装液氢液氧都不够。别说是三万多公里高的同步轨道了,就连近地轨道只怕都上不去。

  “说句不好听的,这玩意儿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废物,如果你要想办法将卫星送上天,我们还得重新设计一支火箭,甚至发动机最好直接买现成的,比如梅林-1D,虽然不太想用前对手用过的东西,但它的确是目前最适合这种情况的。”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夏曦将他请回来肯定是要让他完成卫星发射任务的,霍尔推进器只相当于他完成任务之后的报酬。

  星梦科技的电磁科技很牛逼,但看来在传统的火箭发动机上完全是门外汉,不然也不至于买回来这样一个废物。

  “按我所知,其实运载火箭的燃料,很大一部分都是花在了将燃料一起推上天的部分吧。”夏曦说道。

  “是这样没错,所以我才说,你这火箭不靠谱,就算将SpaceX的控制技术和液氢液氧发动机联合在一起也做不到只用不到五十吨的燃料就将5吨的载荷送上天。”斯科特用尽量简明的话语向夏曦解释了原因。

  “那只要增加发动机的推力,燃料的携带就可以减少了,这是发动机和燃料的参数,你可以看一下。”夏曦随手拿起旁边的平板递给了斯科特,这是他直接照搬的推演方案,他并不擅长这方面的内容,也就只能先做个模型出来试试。

  火箭发动机需要考虑的事情有很多,将燃料和对应的氧化剂合称为推进剂的话,就可以简单地量化火箭发动机需要平衡的问题。

  单位质量的推进剂热值越高,意味着它做功的能力越强。单位质量的推进剂反应越快,就意味着做功的功率越高,功率越高,意味着提供的推力也就越强劲。而推力越大,抵消掉重力之后,能够用来提升高度的有用功比例就越大。

  这也就意味着,火箭发动机的推力越强,反过来需要使用的燃料反而越少。

  而火箭发动机能够提供推力,是通过工质的喷出,喷出的工质速度越大,单位质量工质提供的推力就越强劲,但想要将工质加到越高的速度,对发动机的材料、还有燃烧产物都有很大的要求。

  燃烧产物的分子量越小,意味着单位质量工质的体积就越大,同等速度下单位体积提供的推力就越小,而要提升速度,意味着发动机内壁需要承受的压力就会变大。

  举个例子来说,在常温下,将1公斤氢气压缩到1立方米大概是11.2个大气压,但如果同样是1公斤的氧气,就只有1.4个大气压。

  如何在燃料选择和发动机的设计上取得一个合理的平衡,在提高推进剂燃烧效率的同时,发动机不至于炸掉,就是设计火箭发动机的难点,当然,同时还要考虑的是推进剂燃烧之后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性,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程。

  “不得不说,你这份设计上的参数标得相当魔幻。”看了一半资料之后,斯科特感叹道。

  “如果能够实现的话,那就不是魔幻了。”夏曦倒是很有自信

  “不管怎么说,我努力试试吧,在地面测试通过之前,我是不会让它上天的。”斯科特严肃地说。

  “没有必要所有测试都放在现实中做,可以考虑将一部分重复性比较强的实验用计算机来模拟,毕竟这玩意儿本身也不便宜。”

  说到钱,虽然星梦集团本身赚钱的能力也很强,但这这火箭本身花的钱让他也有点心痛了。

  单台发动机的打印成本在三千万美元,一共四台发动机就花了他1.2亿,火箭的其他部分虽然花的不多,但也要接近两千万美元。作为消耗品的燃料,因为批量生产需要昂贵的中间体,一吨的成本就要接近一百万美元,而一吨液氧液氢推进剂的价格也就大约一千美元罢了,要知道,马斯克引以为豪的猎鹰9号一次发射成本也不过是9000万美元而已。

  看到老板肉痛的表情,斯科特大概也能猜到这个“不便宜”恐怕不是一个小数字,也就只有这种不差钱的互联网巨头舍得拿钱出来投资航天产业了。

  但他对于实验室的模拟计算机能做到什么程度还是有一定的怀疑,他还是计划着进行大量的实机测试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当然,此时他还不知道量子计算机的存在,不然他也不会有这样的怀疑了。

  “我已经让总统府那边申报航天发射的手续了,毕竟那种手续都是按月来算的,不早点申报可不行,但如果一切顺利,大概三个月就能批下来了,所以留给你的时间不会太多。这段时间你加油努力,尽快熟悉一下这种火箭的参数,设计一套完整的发射流程出来。”夏曦说道。

  “这也太疯狂了吧……不过感觉很刺激的样子。”斯科特舔了舔自己的嘴唇,干劲满满。

  ……

  高能物理实验室方面很快拿出了能源晶供能的设计方案。

  那是一张细小的薄片,厚度大约0.8毫米,长50.8毫米,宽度为38.1毫米,大概也就不到半张信用卡的大小。

  这是一个供能单元,由最核心的能源晶供能模块、能量转化模块、安全模块、冷却模块和输出模块几个部分集成在一起。

  其中用作供能的能源晶只有大概0.1克左右,能量密度也没有达到理论最大值,能够提供大约1万兆焦左右的能量,能够为光学隐身衣提供大约30天的能量。

  这个体积和能量密度是经过实验室的研究员测试得出的性价比最高的比例,缩小体积的话其他部分的成本比例就会上升,加大体积或者密度的话,能源晶本身的充能成本就开始大幅度上升,这是目前最平衡的一个状态点,可以实现单位能源的最低成本。

  能量转化模块顾名思义是将能源晶输出的能量转化为切实可用的电能的装置,而冷却模块是为这个模块服务的,毕竟能量转换模块输出的功率比较高,也只有超导石墨烯材料能够承担得起庞大的电流,冷却模块的作用便是通过半导体冷却的形式将其中的石墨烯材料冷却到超导临界温度。

  安全模块占据的体积是最大的,但也是最重要的,虽然能源晶能量的释放不如不可控核反应那样恐怖,但能源晶本身在结构上出现问题依旧会导致灾难性的能量逸散。安全模块能够在发生这种级别的意外时,将相对不稳定的能量粒子转变为纯粹的物质粒子,虽然这块能源晶本身可以说是废了,但至少是安全了。

  这样一片通用供能模块的成本大约在7万美元左右,提供的能量换算成电能却只有不到3000度(1度电等于3.6兆焦),也难怪说这样的东西贵得飞起了。

  不过这样的东西也要看是在什么地方使用,同位素温差电池成本一样不低,输出功率还低,但一样有不少应用的场景,能源晶科技虽然在聚变能利用达到顶峰的时候显得毫无意义,但在当下的诱惑力还是相当之强的。

  在能源晶供能模块出来之后,光学隐形作战服、高斯步枪等技术都有了一个非常巨大的突破,就连机械外骨骼,也彻底升级到了2.0时代,因为动力源本身的出力提升发挥了机械结构的全部性能,作战续航时间也大幅度提高,体积却缩小了30%,即便是身型相对瘦小的人,也可以将外骨骼隐藏在一套西装之下。

  不过能源晶的生产需要全新的生产线,考虑到技术本身的敏感性,肯定是不能放在博萨岛的,甚至也不能放在提科岛上,夏曦准备在100米深的海底建设无人工厂,在这个深度之下,只有极少数的潜艇能够航行,保密程度几乎可以说是最强了。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能源晶片将会成为未来幽海国际小型装备的主要动力源。

  当然,蜂鸟无人机自然是不会使用能源晶片的,毕竟蜂鸟无人机的成本才数百美元,完全没有必要使用昂贵能源晶片供能,反倒是海燕如果换用能源晶片的话,能将续航里程大幅度提高。

  第二代的海燕已经在设计当中了,一开始就采用电推引擎让它在适应能源晶片的能力上有着很大的潜力,如果研究所的新设计能够奏效,搭载多一倍引擎的新一代海燕或许可以获得超过2马赫的极限速度。

  现在已经列入计划的新装备制造、升级就已经预定了超过1万枚能源晶片,对电能的消耗更是非常恐怖,为此夏曦还得在生产线附近弄一座小型的聚变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