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都护府 > 第四十三章 双全之法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

  世间之难,莫过于双全之难;双全之难,皆因为莫衷一是。

  恰恰是需要取舍的两方都有道理、都有意义、都有价值、都不能轻易割舍,这人世间才会不断上演一幕幕的悲喜剧情。

  孟子有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秉持如此想法的所谓君子,往往是缘于不能妥协或不愿妥协。

  以此反观,便不难理解:妥协二字,也正是双全之法的根基所在了。

  -

  有人说,妥协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勇气。懂得妥协的人,方能兼顾大局。这样的智慧与勇气,对政治家而言尤为可贵。

  作为三朝老臣的胡云天,正是这样一位懂得妥协的资深政治家,所以他在御前提出了自己的“双全之法”。

  -

  首先,胡云天分析,目前搅入局中的各方人马,其实从本心而言,都不愿意事态升级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自己这方很好理解:兵力不占优势,又要兼顾皇城安危,值此突厥外患搅扰西域的关键时期,实在不宜大打出手。

  而何光华那边,从之前的种种迹象可以看出:他最初的想法是骗取军权,然后再发动兵谏,妄图用最小的代价,拥立太子即位。当大局妥定之后,才有可能选择大开杀戒、清除朝中异己。

  这样的判断有三个原因:

  其一,何光华事先并没有做好夺取帝都的充分准备,左武威军在长安城里的表现实在是大失水准。正常情况下,即便因为有“初九班”的奇兵袭击,但也绝不至于一击即溃、形同儿戏。

  其二,发动的时机不对。兵谏也好,造反也罢,大多应当选在夜晚,或者是朝臣集会的时刻。像这样光天化日的发兵进城,处处显出仓促意味。至于说为何如此惶急,虽然原因尚不得而知,但也足以说明此举并非提前计划。

  其三,武威军失利之时,何家老小尚在城中,竟然还须仓皇撤退才能保命,这完全不像一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应有的做法。

  既然从一开始,就没有做好真要大打出手的准备,那如今身在城外的上柱国,对“是战是和”的问题,恐怕还是在犹豫之中。

  逼的紧些,就不免狗急跳墙、鱼死网破;放的松些,便能存在谈判转寰的余地。

  -

  这番分析,马上得到张策的积极响应。雷桓虽然还有所保留,但也基本认同。就连徐成淼也不得不同意,胡老将军所言合情合理。

  李坤追问道:“既然如此,那所谓‘双全之法’,计将安出呢?”

  “给台阶、留面子、拖时间。”胡云天忍着咳嗽,一字一顿道。

  张波跪在地上,静静听着胡老将军仔细阐述“双全之法”的构想,越听越感慨,心中不禁暗道:叔公啊叔公,您老不应该叫胡云天,您应该叫胡狸大仙。

  -

  帝都城外,漫山遍野的军营里,已经开始微微骚动了。

  之前城中闹得沸反盈天,城外各军又都被限制出营,各种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

  一会儿说是武威军造反啦;一会儿又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其实是御林军与神策军发生冲突,武威军进城拉架。

  还有的说是因为何光华被徐成淼陷害,落的满门抄斩,武威军进城为主帅报复。

  更夸张的说法是陛下驾崩,几个亲王争夺皇位,互相攻打,武威军、神策军和御林军各帮一边。至于东宫太子嘛,早已经死翘翘啦。

  -

  何光华此时也陷入到进退维谷的境地。

  正如胡云天所意料的那样,何光华本身并不想真的展开大规模内战,至少在没有拿到全部兵权之前,他绝不愿意发生“图穷匕见”般的硬拼。

  太子的加入,只是让他得到法理道统上的根基,但这个根基并不牢靠。

  真要硬拼起来,六万武威军加上十万屯卫军,也未必就能够轻松击败依托帝都强大防御工事的神策军。

  而战况一旦陷入胶着,其他部队会不会突然倒戈,对他群起而攻之,实在很难讲。

  何光华本来计划,当徐成淼入宫后,来个双管齐下,一手控制太子,一手控制帝都。即便阴谋败露,双方翻脸,也可以趁势逼迫李坤退位。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皇帝老儿李坤的反应非常迅速。右神策军毫不犹豫的与左武威军对峙街头,再加上突然杀出来的一帮神秘刺客,竟然瞬间打乱了自己的节奏。

  若不是李铎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恐怕他何光华能不能活着离开帝都,都在五五之间。

  他正兀自发愁,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蒯印匆匆忙忙跑进来:“上柱国,有圣旨!”

  -

  天气阴沉,一轮白日挂在时密时疏的云间,冷峻萧然。

  初春的西域,气候往往变化无常,令人们不知道究竟该如何穿衣才好。

  驻扎色当小镇的楼兰士兵们,有的披着棉袍,有的套件单衣,三三两两的坐在城头,闲谈聊天。

  历时数月的西域大战,到此已经基本结束。能活下来,对这些人来说是最幸运的事。眼下境内再无战事,遥远的玉门关和阳关也有突厥人防守,现在该是享受生活的时候了。

  他们所在的色当,是突厥人指定的十二处军镇之一。

  这里原本是属于车师国的一个小城镇,现在则专门用来囤积粮草军需,以供应突厥大军和西域联盟的军队。

  其他十一处军镇,都分布在西域各地,由楼兰军和疏勒军分别看管。

  对此,达尔罕曾经提出过异议,至少自己境内的军镇,应该由他们车师负责。

  但是盟主灰鹰直截了当的拒绝他的提议,为此事两人还闹的有点不愉快。

  -

  楼兰士兵们正在偷懒,忽然远远看见一支队伍自东边向色当行进过来。

  从旗号上分辨,应该是达尔罕的车师军队。

  这队车师兵马走到城下,逐渐停住脚步。一名老军官策马向前,呼喊城上的楼兰军放吊桥开大门,让他们进城。

  西域联盟本就是一个松散的军事体系,无论是军制条令,还是联络协同,都远不如大唐和突厥军队那样严谨。彼此之间,缺乏起码的身份验证手段,只能从旗号衣着上简单判断对方的所属。

  面对这支身份含糊的车师军,城上的楼兰指挥官颇有些犹豫。

  按理说,军镇的设立,本来就是为了给各路友军提供休整补给的,凡遇有经过此地的队伍,都应该放进城中。

  但是,眼前这队人马实在太多了,足足三千骑兵,比他守城军规模还大。

  就这么贸贸然的放进来,会不会出什么问题呢?

  他这么一迟疑,下面的车师老军官不满意了,指着上面骂骂咧咧。跟在他后面的车师骑兵更是恼火,大声吵嚷着,甚至有人还拔刀出鞘,胡乱的挥舞。

  楼兰指挥官见状,吓得不敢再有丝毫拖延。

  本来这个地方就属于车师,听说为此车师国王和他们灰鹰殿下还大吵过一架,令车师军队上上下下都憋足一肚子火。现在要是再禁止这支友军入城,搞不好又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他急忙吩咐放下吊桥,迎接车师骑兵入城休整。

  -

  那名老军官长出一口气,转头对后面的人低声说道:“大人,妥啦。”

  一身车师军装的李世卿点点头道:“好,马克木,你的任务完成。现在赶快去后方原地待命,不要跟我们进城。”

  乔装改扮成车师军官的,正是马克木。他出身车师王廷,熟悉情况且语言纯正,喊门的事情责无旁贷。眼看大战在即,马克木知道自己帮不上什么忙,急忙按照李世卿的交待,撤往队伍后方。

  李世卿看看左右,胡飞、依娜丝、罗威都微微颔首,表示自己已经做好准备,于是把手里的马鞭一挥:“入城!”

  由库风前军、左军、右军抽调精锐组成的三千骑兵,排着整齐的队伍,陆续通过色当城门。

  看着面前开敞着的黑洞洞的大门,李世卿突然想起库风城的小北门,想起秃鹫盟马贼当初被他骗进城时,突然被拦腰截断、惨遭屠戮的可怕景象。

  禁不住,李世卿的手心里微微冒汗。

  如果楼兰军也给他来这么一招,那就呜呼哀哉了!

  -

  李世卿抬头观望,城上的楼兰军面色平静,甚至有些呆滞。他们正在三五成群的望着自己,却没有丝毫杀机。而更多的人,则是根本毫不关心入城的骑兵队伍,依旧聊天笑闹,或者眺望其他方向。

  眼看整支队伍全部进入色当小镇,什么意外也没发生,李世卿终于放下心,用眼色示意众手下:可以行动了!

  -

  都这个时候了,居然还会有圣旨?!

  何光华心中大惑不解:这他娘的该不会是战书吧?

  他起身出来,见到传旨的内宫监,正打算问清对方来意,只听那御使道:“洒家参见上柱国。陛下有旨,请太子殿下和上柱国聆听诏谕。”

  李铎此时也刚从大帐中走出来,疑惑的看看何光华。

  何光华沉沉气,说道:“有什么旨意,你念吧。”

  “啊?”那名年轻的内宫监愣了一下,怯怯的问道:“嗯……上柱国,您难道不跪听圣旨吗?这怕是不符合规矩啊。”

  何光华被这位耿直的内宫监问的有些尴尬,犹豫片刻,只好无奈跪下,李铎等人见状也纷纷拜倒。

  内宫监看这帮人既不摆设香案,也不整理朝服,就那么稀稀拉拉的随便一跪,颇有些不知所措。幸好在出门前,陛下曾经特意交代,宣旨时不必太过拘礼。于是,他也不再纠结这些繁文缛节,清清嗓子,朗声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太子李铎,日表英奇,天资粹美。自授册宝以降,轨度端和、敦睦嘉仁、躬善典籍、勤习御牍,无负四海之心。

  朕秉政日久,心力劳惫,特命李铎赴东都洛阳,持玺领武成殿,分理庶政、抚军监国,凡百司所奏之事,亦皆复启太子参议。

  另,上柱国、武威大将军、忠勇侯何光华,武烈文长,屡立奇功,夙夜兢兢,不辞辛劳。擢升太子太傅,加一品衔,率左右武威军,随扈太子巡视洛阳。

  武威军上下人等,着部司以功论赏,酌情晋升,兹为激励。

  布告天下,咸使闻之。钦此。”

  -

  听完圣旨,李铎与何光华都愣了:万万没想到,这一帮反叛之人,不仅没有被皇上骂的狗血淋头,反而论“功”行赏,加官进爵?

  皇太子李铎,擅离东宫不被问罪,擅闯城门也不被问罪,反而还恩准巡视洛阳,抚军监国,并且特命武威军随扈身侧,这完全超乎想象啊!

  何光华则更是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得到韩如柏当年的官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就连蒯印都被晋升为四品羽林中郎将,而武威军内几乎人人连升两级。

  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搞的有些不知所措,宣旨的内宫监却急了眼:“太子殿下,何太傅,诸位大人,你们倒是赶紧领旨谢恩呐,这怕是不符合规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