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都护府 > 第一百七十章 攻守取舍

  李铎剑眉紧锁,沉声道:“究竟什么情况?”

  徐成淼先是看看旁边的慧颠和夏侯凝寒,然后才缓缓回答:“帝都苦撑到今日,算下来已经是第四十六天了。据微臣测算,原先城中储备的大量防御物资,包括箭矢、火油和滚木擂石等等,都应该早在半个月前便消耗殆尽。尽管朝廷和百姓先行撤离,但是仍有近二十万人留在那里,粮食和药品必然也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阿弥陀佛!”老和尚慧颠长喧佛号,不忍去想象帝都城中的惨状。

  徐成淼接着讲道:“昨日送回的消息说,明德门、安华门和景曜门被相继攻破。按照消息传回来的时间看,现在帝都外城估计已经全面失守,就看皇城能保多久了。”

  “啪——”李铎一掌排在书案上,急道:“我们立刻尽起大军,火速驰援帝都,解救皇叔!”

  徐成淼摇摇头,叹道:“殿下,就算咱们现在一切都准备停当,可以马上出发,恐怕也无济于事。何光华没能攻克的潼关,十天前被突厥元帅赫连雄轻松夺取。通往帝都的大门,被敌人关上了。”

  他的话回响在宽敞的房间里,而在座众人全都沉默无声。

  世间最为痛苦的事,莫过于你明知道一个悲惨的结局,必定会发生在眼前,却又偏偏无能为力,只能任由时间恣意流淌,无可奈何的等待着命运的降临。

  在几十万虎狼之师的环伺之下,即便是天下第一的壮阔之城,也显得那么脆弱无助。皇城、帝君、烈火、死亡,给每个人的心间都插上了一根根尖刺,隐隐作痛。

  “报——,安北大都护杨兴泰、安东大都护薛威、河北道行军总管柴靖斌求见。”

  听到军方重将在外等候觐见,夏侯凝寒赶忙说:“殿下有军务要事处理,凝寒和大师先行告退了。”

  李铎摆摆手,道:“不妨事。慧颠大师和宗主都不是外人,留下听听,也好给本宫出些主意。”

  正说话间,三位大将走进房中,纷纷向太子施礼。

  为首的安北大都护杨兴泰开口道:“启禀殿下,臣等三人今日觐见,是来向殿下奏明大军备战的各项情况,并请示下一步的谕旨。”

  李铎微微点头:“诸位将军辛苦了。有什么新的进展,就请说说吧。”

  杨兴泰道声遵旨,向李铎介绍起关于军队集结、安置和训练方面的事情,薛威则在一旁不时的补充几句。

  河北道的军事长官柴靖斌作为东道主,汇报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军需物资和粮草兵器的准备情况,事无巨细一一道来。

  李铎听的非常认真,对三人报告中的微小细节也不放过,刨根问底的反复核实。

  过了一个多时辰,杨兴泰他们才终于讲完。李铎最后问道:“接下来的行动,诸位有什么建议?”

  杨兴泰回答:“殿下,臣和薛大都护、柴将军之前商量过此事。臣等以为,全军应该先挥师相州,夺占大河南岸几处战略据点,作为挺进中原腹地的基础。然后兵分两路,一路沿管州、荥阳、陈留和汴州布设防线,进可直逼虎牢关,退可扼守粮食主产区,切断叛贼何光华的退路,防止其逃返位于兖州的大本营。”

  薛威接着说道:“另外一路,则沿着通济渠南下,攻打盘踞在淮阳的反王李锐。待到彻底平定淮阳叛军之后,我们便可以打通连接江南的道路。到那时再回师西进,消灭何光华与他的武威军。”

  李铎想了想,问:“如果锐皇兄不与我们正面交锋,而是率兵转进江南,那么是否要追击他呢?”

  杨兴泰答道:“嗯,殿下所说的这种情况,臣等也曾考虑过。倘若李锐真能放弃自己的老巢,向东南撤退,进而占据江左江南的各个州府,那我们也只能继续追击,以免给其喘息做大的机会。”

  “如此一来的话,两路大军之间的距离就势必会被拉远,”李铎沉吟道:“这样会不会反而便宜了何光华,趁我们兵力分散,令他有东出虎牢的可能?”

  柴靖斌点头道:“确实有这个风险。分兵之后的军力,未必有足够的把握,可以挡住何光华。咱们两路大军若是相距不远,尚可互为犄角之势。但若是一路远赴江南,那么留在中原的战力就得独自面对武威军。”

  杨兴泰拱手道:“殿下,臣有信心率领安北都护府将士,全力阻击何光华东进!直到薛大都护灭了淮阳王,返回中原与我会师!”

  李铎笑笑,转而问徐成淼:“突厥人现在跟何光华究竟是什么关系?”

  徐成淼答道:“据可靠情报显示,突厥与何光华之间,已经从原先虚情假意、貌合神离的状态,转变至随时撕破脸皮的边缘。若不是吴凌老贼拼命斡旋,恐怕赫连雄早已经在进军洛阳的路上了。”

  “突厥人是在等什么吗?”李铎好奇的问道。

  “在等两件事,”徐成淼说:“一是等帝都之战结束,二是等何光华屈服。倘若突厥大军从帝都战场中休整恢复过来,而何光华仍未同意成为他们的傀儡,那么第一个开刀的,肯定是占据洛阳的武威军。”

  李铎不禁追问:“那么在你看来,何光华最终会乖乖就范吗?”

  徐成淼皱着眉头:“很难讲。此人心中只有自己,毫无家国君臣、道义荣辱可言。只要还有一丝机会,何光华就绝不会甘心屈居突厥人之下。但是,一旦事态发展到难以撑持的地步,他同样也会毫不犹豫的卖国求荣。”

  “所以说,我们将要面对的,极有可能不单单是叛军,”李铎看着杨兴泰:“而且还有何光华的新主子——突厥人。你有把握在薛威他们赶回来之前,挡住敌人吗?”

  杨兴泰迟疑片刻,苦涩的摇了摇头。

  河北行军总管柴靖斌问道:“殿下的意思是,咱们不宜分兵?”

  李铎站起身,走到木架旁,指着挂在上面的地图说:“分兵还是要分的。不过,攻守的侧重点需要变换一下。你们计划西防南进,而本宫想的是南防西进。先暂时放过锐皇兄,或者把他逼退江南,或者针对淮阳展开防御,以少量兵力应付。全军主力则摆到西边来,准备与何光华,甚至突厥人进行决战。”

  众将闻言都面面相觑,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讲。徐成淼轻咳两下,道:“殿下明鉴。将军们主张先进攻反王李锐,其实是有诸多考量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拥有皇族血统。”

  李铎先是闻言一愣,旋即又明白过来,不禁有些哑然失笑的问夏侯凝寒和慧颠:“徐长史话里的意思,你们明白吗?”

  老和尚慧颠茫然的摇摇头,夏侯凝寒则笑道:“此中要窍,并不难理解。无论何光华怎么折腾,都不过是一个欺君犯上的叛贼,其行径令天下人所不齿。除了嫡系武威军,没有谁愿意支持追随他。但是李锐则不同。他是当今皇上的嫡子亲王,又假造圣旨混淆视听,说自己是什么新立的储君。如果我们先跟何光华或者突厥人拼个两败俱伤,那么李锐极有可能利用坐山观虎斗,最后捡个大便宜。毕竟,他是唯一能在道统身份上,与殿下抗衡的人。”

  徐成淼接着说:“夏侯姑娘说的没错。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先消灭淮阳王,彻底断去威胁殿下继承皇位的大患。”

  李铎笑着摇摇头,说道:“你们所说的,本宫都明白。但是,本宫心中所想,却与你们不同。帝都战事一旦结束,不论何光华是否屈膝投降,突厥人都一定会进兵中原的。那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黎民百姓要面临异族的杀戮欺凌。反过来说,锐皇兄闹得再凶,储君之位争得再激烈,也不过是大唐内部的纷扰。我作为大唐太子,不能先将皇权争夺摆在首位,而置社稷百姓于不顾!”

  他顿了顿,继续说:“调遣精锐大军,进攻虎牢关和东都,既是为了消灭叛军,更是为了抵御突厥。只要本宫一息尚存,就绝不能允许阿史那默辛再往东多走一步!”

  杨兴泰等人没想到太子会有如此心性,忙不迭的齐声应道:“臣等谨遵殿下谕旨!”

  李铎见自己的想法等到了军方重将的支持,心中颇感欣慰,接着他又针对调兵遣将的事情,与在场众人仔细商议了一番。

  大家最终决定,改由河北道行军总管柴靖斌率领五万府兵,向南牵制淮阳王李锐,令其无法从背后偷袭。杨兴泰和薛威担任左右元帅,统带三十万大军,向西进发,争取在突厥人出关前,击溃何光华所部。

  而李铎则领兵五万,留在后方居中策应。

  同时,徐成淼负责派人联络益州朝廷,组织征调长江以南的各州府兵,力争在三个月内全部集结于荆襄地区,做好随时北上增援的准备。

  根据保守估计,如果诸事顺利的话,此次增援部队的规模有望能达到五十万之众!

  到那个时候,大唐与突厥的兵力对比,就完全可以保持平衡,甚至还略占上风,即便何光华倒向突厥,也不用再过度担忧。

  换句话说,即使是在最不济的情况下,李铎他们只要以东都为中心,自东向南的防线能够支撑三个月以上,战局便会朝着有利于大唐的一面发展。

  时间越久,唐军调集的战力就越多,突厥人面对的压力就越大。

  杨兴泰难掩振奋的情绪,朗声道:“殿下,我大唐国富民丰、兵源众多,集合百万铁甲毫无问题!突厥鬼敢来冒犯天威,迟早要让他们后悔!”

  李铎点点头:“杨大都护说的没错。不过,我们虽然会在兵力上占优,但是战力却比不了突厥人。后面要重夺潼关、收复帝都,恐怕还有无数艰难苦战等着呢。若想彻底击退进犯之敌,还得有另外的布局才成。”

  杨兴泰正要开口询问“什么另外的布局”,忽听门外卫兵通报:“启奏殿下,帝都密使押送镇国之宝到此,请求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