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小说 > 少年朱瞻基 > 第六十二章 善守者的自信

  靖难之役之后,永乐皇帝所处的情景的最大之变化,可以用《过秦论》中的“攻守之势异也”这六个字来概括。

  获取靖难之役的成功之前,是在为争夺皇位而奋斗,此为“攻”;在这之后,则是为了皇位的顺利传承而奋斗,此为“守”。

  所以说,永乐皇帝在靖难之役成功之后的“攻守之势异也”。

  历史已经证明了,朱棣过去是一位“善攻者”,那么他现在是不是一位“善首者”呢?

  后来的事实证明,永乐皇帝除了是一位“善攻者”之外,同时也是一位“善守者”。

  《孙子兵法·虚实篇》有云:

  “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而这正是永乐皇帝对于自己的皇位所采取的守护原则——即从来就不怕有人会起抢夺之心,而是让人想抢夺之时,无从下手。

  这是作为一位成功的篡位者的自信的表现。

  历史上的唐太宗便是这样的人。

  那么,永乐皇帝让太子监国的时候,在维护自己的权力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哪些呢?

  第一、有限授权。

  永乐皇帝每次让太子朱高炽监国理政,并不是让太子完全行使皇帝的权力的。

  他给太子的授权并不包括:文武除拜、四裔朝贡、边境调发这三项内容。凡是涉及这三项内容的,必须转上请行在(北京)。

  也就是说,对于朝廷官人的选拔和处置、外国使臣的接待以及边境军事调动和军官更换这三方面的事情,太子是不能插手的,必须要由永乐皇帝自己来决定。

  也就是说,太子在监国期间是没有人事任免权、外交接待权以及军事指挥权这三项权力的,它们依然掌握在永乐皇帝的手里。

  这三项权力乃是真正的国家权柄,是朝廷的最高权力所在。这么说,或许大家对于其中的人事权和军权,没有异议,但是对外交接待权会有许多不解。

  其实,外交接待权的重要性一点也不逊色于人事权和军权,因为明朝的正统思想乃是以儒学为基础的,因此,是将礼制当作首等大事来抓的。

  比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的开篇首页便指出了编写《资治通鉴》所欲申明的宗旨。

  他这样写道: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何谓礼?纪纲是也。

  何谓分?君、臣是也。

  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臣司马光曰:

  我知道天子的职责中最重要的是维护礼教,礼教中最重要的是区分地位,区分地位中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

  什么是礼教?就是法纪。

  什么是区分地位?就是君臣有别。

  什么是名分?就是公、侯、卿、大夫等官爵。”

  那么,礼制当中所规定的接见外国使臣的权力是专属于皇帝的。

  当皇帝将这项权力让渡给太子的时候,就意味着,太子在礼制上是和皇帝对等的。

  而在此之后,太子干涉任何事情都是名正言顺的。

  关键时刻,它可以直接变成人事任免权和军事指挥权。

  所以说,它也是朝廷的最高权力所在。

  第二、监督执行。

  永乐皇帝对对太子监国期间的授权既然是有限的,那么,他就必须要防止太子越界,攫取更大的权力,免得有限授权变为无限授权。

  而如何让太子明白自己的权力边界在哪里呢?

  永乐皇帝主要采取的方式便是,一旦朱高炽处置大臣,无论处置得正确与否,永乐皇帝直接就给太子一顿批评警告,禁止再次发生类似事项。

  比如,永乐七年四月月初,因为刑部尚书刘观犯有过失,朱高炽便在朝会上批评了刘观。

  四月十八日,远在北京的永乐皇帝便写信申斥朱高炽,信中写道:

  “我命你监国,凡事务必宽大,严戒躁急。大臣有小过,不要遽加折辱;亦不可偏听以为好恶……”

  九天后,为了申明皇太子朱高炽没有人事处置权,永乐皇帝再次写信申斥给朱高炽,信中又写道:

  “优容群臣,勿任好恶。凡功臣犯罪、调发将士,必须奏决。”

  总之,不仅要给朱高炽划界,而且要时刻盯住朱高炽,防止他越界。

  第三、剪枝裁叶。

  永乐皇帝在维护自己的权力的第三项措施便是剪除东宫羽翼,防微杜渐,避免东宫结党营私,图谋不轨。

  其一、如明确规定:不允许太子独留私见帝国官员。

  其二、打击东宫势力。如:永乐五年将解缙贬出京城;这次又把东宫的几个辅官学士黄淮、谕德杨士奇、洗马杨溥、正字金忠等人逮捕下狱,几乎将东宫的势力一网打尽,等等。

  第四、加强保护。

  永乐皇帝在处理自己和皇太子朱高炽的关系时,不仅不让东宫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而且还要保证东宫不被其它势力威胁得到。

  当他几乎将东宫的势力几乎一网打尽之后,此时正真对东宫形成威胁的便是汉王的势力。

  为此,永乐皇帝采取了三大措施,虽然这是后话,但是在这里可以简单地提一下。

  一是继续让太子监国理政;二是保留关押起来的大臣的性命,如杨溥等人,以便太子将来有人可用;三是打击汉王一党,让汉王尽快就番。

  可以说,永乐皇帝作为一个自信的皇帝,他让自己一直具备一种这样的能力,即随时可以将东宫的势力一网打尽的能力,而他现在也这么做了。

  因此,永乐皇帝从来就没有担心过朱高炽会产生篡位之心,不是因为相信朱高炽心里不会有这方面的想法,相反地,永乐皇帝还认为一个不想早日当皇帝的太子还真不是合格的太子呢!

  除此之外,最为关键的还有一条,那便是永乐皇帝从来没有想过要培养汉王的势力来牵制太子的势力。

  自从他册封朱高炽为太子之后,就不再让汉王朱高煦和朝廷的最高权力沾边了。

  其实,这是永乐皇帝维护自己的权力的最经济的作法。

  因为,去追究皇太子是否有想早日登基的心思,本身就是一种极为危险的事情,最终可能沦为汉武帝的下场,害得戾太子刘据自杀;

  而培养一种势力去平衡东宫的势力,也是祸害极大的事情,最终可能如唐太宗一样,纵容魏王李泰一党和太子李承乾的势力较量,波及朝政的稳定。

  可以说,在自己的皇位固若金汤的情况下,明成祖相对于他的前辈汉武帝和唐太宗,其在处理与自己的太子的关系时所采取的方式,是最高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