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清穿之四福晋日记 > 第92章 突变

  玉龄感觉世界变化有点儿快,自己不过怀孕的时候宅了几个月,就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出了月子,进宫请安的时候,她才直到,宸妃瓜尔佳氏竟然又病了

  因为有之前“救驾”的前车之鉴,所以玉龄并不认为她是真的病了,想来是瓜尔佳氏又想出了什么折腾人的招数。毕竟以瓜尔佳氏的能耐,根本就不可能会生病。

  玉龄本来没有放在心上,然而她去宫门口求见时,一样被挡出来了,这才觉得奇怪。

  守在宫门口的小太监也是认识她的,知道她从前是这里的常客,所以态度非常客气,“四福晋,不是奴才不让您进去,皇上亲自下的旨,不让任何人进去打扰娘娘。除了皇上和太医,不许其他人进出。”

  玉龄皱眉。瓜尔佳氏到底在玩什么?如果是康熙下的旨意的话,那这个问题恐怕就很严重了。

  可是不见到人,她光是靠猜测,也是得不出什么结论的。娱乐你给想了想,问,“你们娘娘究竟是什么病,太医怎么说的?还有,皇上除了不许任何人过来打扰,还有别的旨意没有?”

  “娘娘的事儿皇上下了封口令,究竟怎么回事,奴才也不知道。”小太监说到这里,也显得有些不安,“别的旨意倒是没有,只是皇上每日是定要来看两次的。”

  下了封口令,莫非问题很严重?玉龄皱了皱眉,只觉得这件事云里雾里,丝毫也看不清。

  虽然着急,可是瓜尔佳氏之前没有派人给自己送信,除了不愿打扰自己养胎之外,大约也是不需要帮忙,这时候着急也没有用。玉龄想了想,还是打算先去打听一下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回事。

  宫里严格说起来,没有什么真正的秘密,要打听的话,总有些端倪可循。就算是瓜尔佳氏这事,虽然探不清楚真相,但是通过其他人的反应,也能看出几分。

  不过宫里都没什么消息,说明至少不是病重,否则康熙想必不能这样淡然。

  然而让玉龄没想到的是,不过几天,宫里就传出来了宸妃病重的消息。这可真是风云突变,整个皇宫乃至京城,一时间都跟着风声鹤唳起来。毕竟从废太子之后,京城就一直暗流涌动,表面上不显,可私底下却未必如此。

  不过那时候皇帝强势压着,倒也没什么大问题。可是谁都知道皇上对宸妃的宠爱,若是宸妃有个三长两短,这天可能就要变了。毕竟不管是宫里的嫔妃还是有野心的皇子,都在蠢蠢欲动。就连朝臣们,也免不了卷入进去。

  这样想来,倒是远离京城的胤禛,反而没有被搅进这趟浑水里。而玉龄又是怀孕又是养胎的,也脱离众人的视线很久了,等闲不会被人注意到。

  虽然很担心瓜尔佳氏,但玉龄最终还是没有进宫去。一来按照上次的结果,就算去了也未必见得到瓜尔佳氏。不管是真的还是做戏,到了这一步,都不可能回头了。瓜尔佳氏恐怕也顾不上自己,就不要去给她捣乱了。二来胤禛现在不在京城,本来不会有人注意到她,可若是她自己跑出去吸引视线,说不定反而给自己惹上麻烦,最后连累胤禛。

  再有,康熙之前对胤禛有过承诺,虽然不知道会不会改,但是现在也只能赌一赌了。

  或许玉龄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日记上,写些对瓜尔佳氏有好处的东西,说不定能够引导情势,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太糟糕。

  玉龄再次翻开日记,郑重的写下“康熙晚年政权平稳过度”和“宸妃瓜尔佳氏遇难成祥”两句话。

  写完之后,玉龄就像是用尽了所有的力气,倒在了床上。

  以前还不觉得,因为自己用日记改变的,都是些小节,甚至是根本不可能被记录到历史书上的东西,所以改了也就改了,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从上一次弘晖的事情开始,大约是写下的内容涉及到了历史重大事件,所以虽然玉龄已经尽量含糊其辞,可是写完之后,还是感觉非常疲倦。

  这一点也印证了玉龄穿越之初的猜想,在日记本上写字,应该是会消耗些什么的。可具体消耗了什么,她也说不清楚。只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从那之后,她对日记的使用,就更加慎重了。

  不到万不得已,都不愿意动用。

  不过如今的情势不算好,写完之后,虽然精疲力竭,但是玉龄却觉得心里仿佛一下子安稳了下来。

  只要落在纸上,白纸黑字,就是铁一般的现实,最多有些起伏,结果大概是不差的。至于其他的,人力不可操控,只能看命运的安排了,她也无能为力。

  瓜尔佳氏的病情一日重过一日,康熙甚至为她辍朝两日,之后上朝也没有那么积极了,多半时候都是留在宸妃宫里。能够进出的,只有宸妃身边的嬷嬷和一位御医,宸妃的病情究竟如何,其实并没有确切的说法。只是从她宫里那些人越来越凝重的神色,以及康熙越来越暴躁的脾气推断得出。

  不过,康熙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到了瓜尔佳氏那里,其他人又岂会没有准备?

  已经有不少人暗地里开始行动了。毕竟,这时候不开始行动,肯定就要比别人晚一步了。

  好在最后的噩耗一直没有传出来。不过所有人都觉得,康熙现在这个状态,宸妃如果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恐怕局势会变得非常不乐观。谁知道康熙到底会做出什么事情来?于是所有人自然都先替自己打算。

  可惜的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全部都被别人掌握在了手里。

  康熙虽然不关注朝事,可是对于政治斗争这种弄东西,却绝不会没有防备。儿子们和自己的大臣们究竟在做什么,他心里也十分清楚。

  于是在所有人开始行动之后,本来守着瓜尔佳氏似乎万事不管的康熙,却突然分心将这件事情处理了一番。

  这一次才是真正雷霆手段。但凡动手的,几乎都被圈起来了。一时间,明明有十七个个儿子的康熙,剩下来完好无损的皇子却只有那么孤零零的几个了。而且这么几个,还是因为年纪小,没来得及参与这样那样的斗争,才得以幸免。

  大概唯一一个例外的就是胤禛的。

  身为唯一不在局中的人,他的精力都放在了治河上,跟京城的联系很少,自然没有机会下水。结果反而得以保全。

  再这样的情况下,余下的大臣们不得不为储位之事,向康熙求情,让他好歹把几个罪状比较轻,还有改过希望的皇子放出来。否则的话,这大清朝的江山将来交给谁?免不了又是一场动荡。

  康熙沉着脸在朝上听了这么一番话之后,转头就下了旨,召胤禛入京。

  虽然治河非常要紧,但京城里的事情也绝对不能疏忽,胤禛其实早就做好了回京的准备,所以一收到圣旨,就立刻启程赶回来了。

  不过,等他回来的时候,已经又过了几天,所有的事情,基本上都尘埃落定,没有他什么事了。

  接着,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康熙下旨,将胤禛立为太子。这一次他没有问过任何人的意见,更没有搞什么朝臣推选,直接乾坤独断,下了这个旨意。

  按理说大臣们应该要反驳,让他三思的。不过之前的事情已经让众人人心惶惶,这时候胤禛上位,大家不管有没有好处,但是至少一刻提着的心是可以落下来了。何况皇上已经下了旨,这时候出来反对,岂不是得罪了两代君王?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戏剧性的,并且十分平静的过去了。

  玉龄都没有想到,胤禛回来,还没来得及回家,自己就被升级成了太子妃了。

  说起来大清朝的太子妃这个身份还真是挺独特的。按照历史上来说,大清朝有且仅有一位太子妃,就是之前嫁给胤礽的石氏,到现在还跟胤礽一起被圈禁着呢。

  其后大概是因为九龙夺嫡太伤元气,雍正想出了一个秘密立储的办法。就是他将自己立储的圣旨写好,在几位重臣的见证下,放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等他驾崩之后,再取出来宣布。

  后世的电视剧里京城出现的篡改圣旨的桥段,就是针对这种做法的。只要皇子对皇宫的掌控足够,而已不是不可能做到。

  从此以后,大清朝再也没有立过太子。不过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哪一位皇子更有希望被立为储君,几乎是一眼就能够看出来的,只不过是没有明着说出来罢了。

  没有太子,自然也没有太子妃。

  玉龄觉得,世事果然十分奇妙。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会得到这个称号。这时候想起石氏,不免又是一场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