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莽荒之下 > 第三十一章:东方大秦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霸,是江恒现在的方针。

  所有城镇村落都有相应的连接,主要是靠道路。

  有了道路就有了经济命脉,道路是发展的必备条件。

  经户部统计,现在秦国有两百多万人口,按照多生多养的国策用不了几年预计能翻几倍。

  秦国富有,不管再穷的村落再落后的城镇,江恒都没有放弃。

  国库不断为军事,民生,科技大力输出,他要短时间内把整个秦国发展成庞然大物。

  据粗略预估,每一个国家的人口都比秦国人口多。

  人口才是发展的主要生产力,有了生产力国家才能更加强富。

  没有钱没有粮没有人,怎么办?那就抢。

  发展期间秦国分别与齐国楚国签订同盟书,招募大批量齐楚国民工人。

  又与赵国魏国签订和平协议,达成商贸合作共识加大交易规模。

  燕国韩国见势双方也签订了同盟书,抱团取暖。

  各国也都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除了一些深山野人,完全没有了原始时代的气息。

  是江恒的到来,加速了他们的进条,催化了一个个文明跟随他的脚步快速前进。

  为了发展,秦国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由于秦国愿意出售青铜制造的工具,各国都开始大力投入研究秦国青铜器。

  在他国得到青铜器研究青铜器之时,秦国已经发现铁矿,并开始大量采集研究矿石。

  韩国身后是一个异族部落,他们是干哈部落,他们长得很像前世记忆中的阿三。

  由于中原之外六国商队向外开拓市场秦国产品开始往外流传。

  韩国无辜扣押秦国商队,强行扣留商队物资。

  秦国皇帝江恒非常不爽韩国与干哈部落交易的事情,且还明目张胆扣押他的商队。

  因此多次警告韩国,要求韩国释放商队归还商品,保证商队安全,远离干哈部落,韩国不为所动,认为秦国无权干涉本国外交及内政。

  在外界看来,这只是秦国一惯手法,为了侵略不择手段,其实不然除了真正为被扣留的商队人员感到担忧外,那更多的是秦国皇帝单纯不爽而已。

  秦国提出派人接回商队,并借道韩国要进攻驱逐干哈部落,韩国不同意。

  各国都怀疑韩国是不是脑子进水,既然明目张胆跟秦国对着干,既然还是为了异族。

  由于秦国在各国散布非我种类其心必异的话,瞬间浪花四起。

  江恒决定御驾亲征,率领秦国大军踏平他韩国直捣干哈把啊三人斩尽杀绝。

  “大王”木兰挺着个大肚子依偎在他身上,很是不舍,眼里更多的是担忧。

  发展至今她们的大王事事都亲力亲为做榜样。

  其她几个少女也都挺着个大肚子,自从怀孕后,她们已经退出了官场待在后宫养胎。

  十六岁的少年,欢喜大被同眠,一夜七次郎。

  她们知道,江恒决定的军事没有人可以劝阻。

  “出发”随着首领一声令下,响起了进军鼓声,集结完毕的国都军队随着进军鼓声响起开始有条不紊的列队出发。

  秦国军队,边防军驻守边境,他保家卫国。

  城防军,驻扎在每一个城镇,是城镇守军。

  民兵队跟治安队就不提了,没有到被逼无奈的地步,这辈子都是不可能上战场的。

  还有国都军,国都也有城防军,国都军驻扎在,国都之外他们平时除了训练就是训练,他们的任务是解放六国一统天下。

  边防军有海陆两个军种,城防有陆空两个军种,唯独国都军拥有海陆空三军,他的设置不只是盾牌而是一把尖刀一把主动出击的利刃。

  导致大秦帝国生产力不足的情况就是军队太多,边防城守两军都是国都军退役过去的。

  秦国文武双全,且法律严明,只要你满十六岁,不管你是谁,都会被送到国都军营受训三年,优秀者留在军队,次者按能力分配给城防边防治安局等。

  江恒领着十万陆军向韩国边境进军,鹰追领着三万空军向韩国边境进军,鱼游领着五万海军出海向韩国海域进军。

  驻守秦国边境的边防军再出征两万陆军,出征韩国军队号称二十万大军。

  韩国人口只有一百万,燕国人口两百万,江恒的战国策略是要先吃掉这两个小国。

  韩国出兵十五万集结边境,燕国出兵三十五万向韩国边境分批增援。

  燕韩两国组成同盟军共五十万抵御秦国进攻,其他国家都处在观战中,只要秦国落败他们就会群起而攻之,分食秦国。

  可想而知韩国不管秦国劝阻非要跨越种族交易是多么可怕的一个阴谋,恐怕秦国发动战争并非是单方面,而是多国策划已久。

  二十万对战五十万毫无悬念,秦国就会不断调军北上劳民伤财,失败了,后果不堪设想。

  江恒其实早就考虑到这一点,六国能发展至今,并非浪得虚名。

  他们也不会在秦国没有兵败就发动侵略战争的,秦国的城防军跟边防军也不是吃素的货。

  再者几个国家都对对方有所忌惮,勾心斗角,暗潮涌动。

  江恒看准了其他国家的,隔岸观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心态。

  原本以为拿下韩国再找借口趁机干掉燕国。

  没想到燕国挺讲义气,可能他们是明白秦国的狼子野心。

  也知道什么是唇寒齿亡的道理,不过他们到底意欲何为。

  这也是拿下燕韩的绝佳时机,打一个也是打,打两个也是打,既然来了那就一起打。

  随军出征的文武大臣齐聚秦皇军账内,商议对策,秦国虽强,但敌众我寡,不得不防。

  韩国近海,国内河道纵横交错,最为发达的就是海军,但韩国海军与秦国海军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

  燕韩两地左右相邻,看似不远,但动员三十五万大军远增韩国还是需要些时日。

  不可能为了韩国就舍远求近动用全部边境守军,但为了解决远水难救近火的问题,燕国实施分批增援的战术,向韩国源源不断输送兵力还有物资。

  韩国境内也在全国招兵,地方新兵向边境集合。

  秦军只有二十万,燕韩五十万大军,所以他们是很有信心可以击败秦国。

  秦国地处中原,是众矢之的,中原虽富强也四面皆敌。

  江恒稳中求胜,四面边境守军不敢轻易调遣,也要留一些国都军预防他国脑袋抽筋发难趁机偷袭。

  但二十万对战五十万还是很吃力的。

  打仗人数多是有优势,但在秦军眼里屁都不是,人多吃的就多,后勤保障就不会容易。

  保障跟移动上的短板,就是秦军突破燕韩五十万大军的决胜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