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东汉末年之谋定天下 > 269.平王东迁

  后来这个叫文和的男人轻轻的起来,不想让她美梦惊醒,可是解语多少年没有安全感,这种感觉就是得到复而失去,当自己男人最后一片肌肤离开解语的时候,解语就醒了,不过,她知道并没失去,外面的几个叽叽喳喳的声音让她清醒过来,她偷看着自己的男人出了房门,三个小姐妹和自己男人对话的声音,她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多难为情啊,就算现在想穿起衣服都来不及了,这空气里的味道透露着刚才那场欲仙欲死大战的气息,算了,只好闭着装睡了,三个小姐妹进来的时候,解语正好放松自己,但多少有点忍不住,于是嘴角微微上扬,三个小姐妹离开后,解语睁开眼睛,脸红了起来,她都不敢起床了,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三个小姐妹,不过,对于自己刚认下那小弟弟,还是很是感激的,因为他,自己算是得到了很好的归宿。

  张任和赵云在长安中情镖局呆了一个晚上,张任到川红花芬安排了一些事情,就回到陈仓的经学书院,毕竟学业为重。

  这一天,陈仓外,经学书院,郑玄在课堂上,“今天大家拟一篇论文,论宜臼借兵以正王位!分析其中的利弊!”

  众人思考片刻,就开始着墨开始写,张任对于这论题想的很多,历史上太多这种案例了,当年六国合力攻秦之时也联合外族义渠,千古名相第四次北伐,联合柯比能和东吴,三家攻魏,有些可以拿出来说的,有些却不可以,六国合力攻秦联合义渠,那只是传说,没法做证明,而后者还没发生,张任多想了一会儿,最后一个下手的写。

  一个时辰后,陆陆续续的交卷,第一个交卷的依然是国渊,这个被郑玄称赞为“王佐之才”、“才思敏捷”,而最后一个交卷的永远是张任,他跟别人不一样,使用刻刀刻的,每一个字都是刻上去的,当第二年在经学书院,张任就坚持这个习惯了,他当做练刀法,这坚持了好几年了。

  郑玄将考卷收上去后,就让弟子们休息了,自己则将六人的考卷看一遍,特别是赵云的那一份,赵云刚御批赵云成为经学书院的正规学生,郑玄想看看赵云的文笔怎么样,看着赵云的文笔,郑玄觉得勉强还行,毕竟来经学书院为期很短,最后看到张任的文章,张任依旧是用白话文为主写的,自己这弟子很是奇怪,不像其他弟子文章写的优美,还讲究押韵,通体白话文,通俗易懂,以大量的例子说事,却不会用某个名人的话语为标准,很细致的分析事情,最重要的是每次都有新颖的一面,有些甚至是郑玄本人都没想到的,郑玄摇了摇头,这次张任又有新的论调了,这些新的论调很多时候在这个时代传出去都是大逆不道的话。

  来看看张任的这话:平王实际借了外族之力,对自己的父亲当时天下共主周幽王发起攻击,夺取天下,坐上王位,而后将借犬戎之兵的责任扔给了自己的外公申侯。此事第一,周平王借外族之力就是错误,不管华夏天下如何争斗,那都是内部人的争斗,不管犬戎未来会不会并入华夏族之内,那时候就是外族,何况反的是自己的父亲,等于间接杀死了他自己的父亲周幽王,这本来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结果在诸多诸侯国拥戴下成了最终胜利者周平王,从历史回溯的角度来说,周幽王废掉太子姬宜臼,实际上是对的,这就是太子姬宜臼心术不正,而这些诸侯国用太子姬宜臼当上周平王,实际上从深层的意义来说是用心险恶,这也就开启了春秋礼崩乐坏的开始,开启了废黜周礼,君不君、臣不臣的时代,而这个开启这潘多拉魔盒的人恰恰是这个杀父篡位的周平王姬宜臼,后来这周平王姬宜臼做了周郑交质,周平王与郑庄公想通过交换人质来缓解矛盾、取信对方的做法是不可靠、也不可取的,因为周郑之间并没有诚信之心,又不依“礼”行事,所以双方即使交换了人质,也还是不能够维持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成了周王室衰弱的标志,但是实际上周王室已然衰微、任人欺凌、委曲求全的开始,这更加说明周幽王废除当时的太子姬宜臼并没有错,姬宜臼为周平王确实是周王室衰弱的转折点,而这些诸侯的拥立却是一种期盼,期盼周王室实力衰弱,至于周幽王是不是昏君,这倒是未必,毕竟周平王也不会说自己的父亲英明,他英明了,自己的王位就更加不正了,所以这抹黑是必要的,最后将勾结外族导致父亲周幽王的死亡,这罪名推给自己的外公申侯,说明周平王本身就没有什么担当,而且既然推给了自己外公申侯,那么按律申国就该灭国,申侯就该诛九族,这却没执行,没有诸侯异议,周平王和申侯此举为了一己之私却让当时最繁华的镐京百万人民陷入兵荒马乱之中,这种人本身就不该为天下之主,可是姬宜臼就这么名不正言不顺的坐上了那个王位,后世史家或饱读学识之儒家几乎没有说周平王不好的言论,就好像他们都是愿意看到这局面似的,这就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立下人的道德底线,所谓的道德底线就是制定出一个准则,低于这个行为准则的,有很多为了一个看似特别崇高的理想,却越过这个底线,这就是错的,不被允许的,当今儒家当道,儒家提拔了人的思想境界,却没规范人的行为底线,未来大汉式微,从儒家的角度来说,有人引进草原铁骑为的是恢复汉室江山这是被允许的吗?草原铁骑入中原,百姓的灾难,被草原人占据了大汉的土地是养肥了草原民族,为华夏族的未来留下隐患,这就是民族罪人,哪怕他打的是恢复汉室江山的名号,哪怕他是圣人,他也该走下神坛。当年六国攻秦,燕赵找义渠合攻秦,,也是寻求外族帮助,但史家或者儒家却没有任何异议就好像应该似的,可见由世家根基的史家和儒家说起来精神追求极致,但很多事情没有任何标准,或者直接说没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