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在明末当特工 > 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私粮食

  我在明末当特工第二百五十六章走私粮食杨泉面红脖子粗,憋了半晌吼出一句,

  见二当家眼珠赤红似欲噬人,众头领虽然对这只知拍马逢迎大当家的懦弱老二都有些瞧不上眼,当众也不好削了他的脸面,相互对视谁都没有说话,聚义厅只能听到杨泉的粗重喘息。

  王宝财见众筹银两众头领果真争先恐后,十万孝敬银两瞬息可就,心中大定笑呵呵和稀泥道:

  他心情舒畅起泡嘴巴似乎也不太疼,想起三当家出了高明主意却没有认筹银两未免太过吃亏,总要设法给些好处,方惊蛟却摇头道:

  好仁义的三当家!

  众头领闻言都不禁热泪盈眶,想要继续报价就听角落不起眼处响起幽幽声音,

  这话恍如泼头冷水,浇得利欲熏心兴高采烈的众头领都是一激灵:大当家之所以要弟兄们众筹凑钱,就是因为手里没有足够银两,眼下真金白银拿将出来,一个月之后还不出耍赖咋办。

  想到这里众头领窃窃私语,众筹银两一时出现冷场。

  王宝财宰肥羊抢掠惯了,一时也没想到还息难题,有些恼怒地横了没眼色的刘师爷一眼,面色微变瞅向方惊蛟,腮巴子重新鼓将开来。

  听刘师爷主动开口提醒,方惊蛟心中大喜:吾计售矣!

  不动声色把众头领异样反应瞧入眼里,方惊蛟嗤笑道:

  靠海吃海?说得貌似有理,不过朝廷眼下严申海禁,世家巨族都成了缩头乌龟,大海漫漫寻不到半艘走私海船,到哪里寻找倒霉肥羊靠海吃海。

  方惊蛟腾地站起,伸手指向双屿港方向,提高嗓音道:

  双屿港码头泊着逃出来的走私海船众头领自然晓得,浙江大小官员慑于康熙严旨不得不对素来称兄道弟的走私海商下手,连日来拿捕了不少后台不够硬实的走私海商以便向朝廷交差,侥幸还未落网的走私海商见状都被吓破了胆,趁官府没来得及动手忙不迭乘着走私海船出海避风。

  一些走私海船就近泊到双屿港码头,王宝财瞧在孝敬银两份上予以保护。

  只是走私海商仓惶而逃大多都没有携带贵重货物,自然无法驶往南洋与西夷交易,又不敢冒险私自回家,眼睁睁困在双屿岛动弹不得。

  海盗摇身一变化身海商极是寻常,飘洋过海远道而来的红毛鬼哪个不是亦商亦盗,走私贸易烧杀抢掠两相兼顾,王宝财在倭国也是见多了翻云覆雨,自己就是此中高手,只是没有贵重货物想要走私贸易也是难事。

  刘师爷冷笑一声,似乎诚心要与方惊蛟作对,打破砂锅不依不饶问道:

  方惊蛟冷哼一声,翻着白眼冷笑道:

  听方惊蛟越说越离谱,杨泉忍不住插口道:

  众头领闻言都哄笑起来,红毛鬼爱的是绸缎陶瓷茶叶,这些畅销货物双屿岛不是没有,只是数量极少,全部拿出也装不满半个船舱,哪里值得冒着风险出海交易

  。

  王宝财摸着八字胡却是若有所思,老三行事素来稳重,想来说话没有那么不靠谱。

  众头领哄笑了一阵,见大当家板着面孔没有说话也就讪讪住口,都把疑虑目光望向镇定自若的方惊蛟。

  等众头领笑声止歇,方惊蛟方才笑嘻嘻道:

  他故意拖着长音吊足胃口,见众头领目光越发疑惑,提高嗓音道:

  台湾郑家?

  众头领闻言都是齐齐色变,朝廷三令五申不许以货资敌,眼下磨刀霍霍风头正紧,三当家居然想要冒险出海与台湾郑家秘密交易。

  双屿岛之所以能够成为走私贸易中转站,依靠的是官府有意无意的纵容庇护,若是以粮资敌得罪官府,怎能还有逍遥自在日子。

  没等众头领脑子转过弯,方惊蛟侃侃而谈道:.

  伸出手掌向众头领比了比,傲然坐回椅子一言不发。

  听说买卖一次比平常能多赚数十倍利润,众头领都不禁怦然心动,双屿岛孤悬海外担心***战舰围困,为防不测早就备下足够食用三年的粮食,只消拿出一半——三分之二卖给明郑,不愁雪花白银滚滚而来。

  众头领早就晓得明郑重视贸易富比敌国,只是想不到平时瞧不在眼的粮食居然能够卖出大价钱,怦然心动金光耀眼,都把火热目光望向王宝财,等着大当家拍板决策。

  王宝财听走私粮食卖给明郑也是心念微动,他早就获得情报晓得明郑极度缺粮,想要走私购粮却又被满清联手荷兰红毛鬼卡死,只是与己无关没有放在心上,眼下湖州周府急着在十天之内上交十万银两,除了秘密向明郑走私粮食也无解决之道。

  只是——以粮资敌有碍朝廷平台大计,不知幕后牵线的周老爷允不允许。

  王宝财把询问目光望向刘师爷,刘师爷沉吟片刻,向王宝财微微点头。

  马克思说过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走私粮食卖给明郑等于无本万利,周家早就私下向东宁府暗中走私茶叶绸缎等畅销货物,哪会把朝廷利益真正放在心上。

  世家巨族大多绵延数百年,对他们来说家族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兴亡朝廷变幻如同过眼云烟,丝毫不放在心上,只要有利于己就能肆无忌惮无所不为。

  况且走私粮食明目张胆卖给明郑的可是双屿岛海盗,朝廷即使追查也与远在千里的湖州周府毫无关联。

  想到得意处刘师爷嘴角微现笑意,浑没注意到坐在椅上的方惊蛟眼里也是闪烁得意光芒,似乎与自己心有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