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星火 > 第二百五十三章 碳纳米管,打破专利封锁

  完成对碳纳米管的解析之后,陈念马不停蹄地开始输出碳纳米管的相关制造文档。

  事实上,制造碳纳米管的工艺分为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石墨电弧法、激光蒸发法和催化热解法。

  其中激光蒸发法制造的单壁碳纳米管质量最高,但由于所涉及的设备复杂程度高、影响因素多,它的产量最低。

  而石墨电弧法是最原始的制造方法,不仅产量低,质量也差,成本还高,根本就不用考虑。

  而催化热解法,则是三种方法中最先进,产出成本最低、并且最容易实现量产的一种。

  它的本质是通过让含有碳的气体流经催化剂纳米颗粒表面时分解产生碳原子,在催化剂表面生成碳纳米管。

  继续细分,催化热解法又以催化剂存在方式的不同被分为基体法和浮游法等,但不管哪种方法,都必须严格控制气体流量、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种类。

  国内之所以无法实现碳纳米管的规模化生产,其核心难点也就在于此。

  毕竟,这些需要控制的变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以一套完善的动态模型去实时控制。

  输出动态模型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在陈念的印象里,国内其实在2001年就实现了碳纳米管的实验室制造,但在2007年之前,碳纳米管的产业化进程几乎是停滞不前的。

  直到2010年,以清华为首的研究所放出一系列专利之后,碳纳米管产业才算正式起步。

  所以,自己做的事情,其实说穿了就是绕过清华,直接把成熟的技术投向市场。

  确定了目标之后,陈念毫不犹疑地拿起了电话,拨通了陈果的号码。

  接通之后,他开口说道:

  “陈教授,我这里有一套关于碳纳米管规模化量产的技术文档,想通过民发办把它投向市场。”

  “稍晚点我把文档的发给你,你帮忙处理一下吧。”

  听到陈念的话,电话那头的陈果不由得愣了一愣。

  什么鬼?

  你去603所不是去监督h-20的研制进展的吗?

  怎么突然又搞上碳纳米管了?

  而且,你才过去几天啊?

  之前也没听你说要搞新材料啊,这么几天的功夫,文档都出来了?

  ---虽然早就已经习惯了陈念时不时来一次的惊喜,但好像每一次,自己都还是会被他震惊到啊.....

  陈果深吸了两口气,平复了心情后才开口问道:

  “怎么突然想起来搞碳纳米管了?这东西其实我们是有的,属于之前石墨烯材料的延展技术之一,清华那边的研究也比较领先.......”

  “但是他们现在还没有拿出规模化量产的具体工艺,我等不了他们那么久。”

  陈念打断了陈果的话,语气坚定地说道。

  “......明白了。你是有什么技术需要大规模使用碳纳米管吗?”

  这是陈果能想到的唯一的可能----当然,也是最符合陈念性格的可能。

  毕竟,在此之前的每一次,当陈念对某项技术发起冲刺时,都是会捎带手地解决那项技术的所有前置问题的。

  他不是一个赶路的人,而是一个开路的人。

  一条“技术攀登”的路线,在他走过之后,后人再去走,就再也没有坎坷了。

  “是的,我想搞金属氢电池。”

  “???你再说一次,搞什么??”

  陈果大惊失色。

  金属氢?还电池?!

  任何一个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人都知道这玩意儿的技术难度有多大,从它被提出到现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它始终都还只存在于理论之中。

  这跟歼二十二、J-20b之类的东西可是完全不同的。

  毕竟,歼二十二的难度再大,也可以看成是现有技术基础下的复杂组合体,并不涉及最底层的技术更迭。

  而金属氢......它如果真的能够被实现,掀起的将会是整个材料科技体系的一场风暴。

  甚至,它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科学革命也不一定。

  而就是这样的技术,在陈念的嘴里,却是轻描淡写得就像炒一盘小菜一样......

  注意到陈果的反应,陈念赶紧解释道:

  “陈教授,我是要搞金属氢电池,但不是现在马上就做出来。”

  “准确地来说,我是在给金属氢电池打基础。”

  “你看啊,如果使用钻石毡法制造金属氢,高强度碳纳米管必然成为消耗品,我们需要足够多的产量来支撑整个产业的发展.......”

  “......虽然听不懂具体的技术,但我大概能听懂伱说的步骤了。”

  陈果稍稍松了口气,随后继续说道:

  “所以你的意思是,你要把金属氢电池作为一个远期目标,在过程中不断去解决技术路径上的难点,对面?”

  “对!”

  陈念立刻回答道。

  “这是我最近发现的性价比最高的技术路线。”

  “你看啊,要造金属氢电池,首先就要造金属氢。”

  “要造金属氢,就要解决碳纳米管、人造钻石、人造高压、甚至还可能涉及到高能靶向激光。”

  “这里面的每一项技术,都能在众多领域发挥作用。”

  “最简单的例子,高能靶向激光可是惯性约束核聚变的必经之路,有了它的技术积累,以后我们再搞核聚变就简单得多了。”

  “另外,碳纳米管也是一样的,不仅可以作为高强度材料,还可以优化电池性能,哪怕以后我们用上了硫负极材料,碳纳米管的参与也仍然是高效的......”

  陈念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自己的技术蓝图,而陈果则是越听越心惊。

  用一句已经说烂了的话来讲......

  这小子,所图甚大!

  他可不是仅仅满足于那些“普普通通”的“现代技术”。

  他真正想要做的,是把那些本应该出现在未来极远处的技术,给拉到这个世界来。

  似乎一个月之前,他关注的还是高铁啦、航母啦、轰炸机啦这些东西。

  但现在,他的目标,已经开始延伸到金属氢、核聚变、太空电梯上了......

  虽然显而易见的,这些东西的实现还需要不短的时间。

  但陈果总有种感觉。

  那就是,只要陈念在这里,这些现在看来如同“神话”般的技术实现,就是必然的结果......

  足足十分钟之后,陈念才终于说完了自己的构想。

  在这一头,陈果郑重地点了点头,随后开口说道:

  “放心大胆地去做吧。”

  “你要的一切资源,我都会不惜代价地去给你争取!”

  ......

  几天之后,民发办对外发布了碳纳米管规模化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消息。

  这条消息所引起的舆论轰动并不算大,因为碳纳米管已经算不上什么太高精尖的技术了。

  真正让人惊讶的是民发办对这项技术的处置。

  与以往国资委的处置方法不同,这项技术并没有被直接下放到国有企业,而是直接以专利的形式授权给了所有对此类技术有需求的企业。

  任何人都能看出民发办的意图。

  毫无疑问,他们是想要最快的速度把这项技术推广开来,并且迅速形成完整、庞大的产业。

  其思路之激进、行事之果断,直接颠覆了许多人印象里的“公家衙门”的形象。

  随后,他们又突然意识到:

  这样的改变,其实早就已经发生了。

  只不过,它发生的过程是静水潜流的,导致大家都没有第一时间发现罢了......

  细细回想起来,之前的国产芯片和光刻机项目、之前的移山项目,不都是在这种工作模式下完成的吗?

  现在,移山项目已经硕果累累,而光刻机项目也逐渐进入了成熟时期。

  在技术辐射和泛化的影响下,受益者远远不止直接参与的企业。

  可以说,只要是民发办组织的项目,那就绝对是未来经济的风口。

  既然如此,那这一次的机会,就绝对不能再错过了。

  于是,消息刚一发出,申请参与的企业就立刻达到了上百家,其中除了天奈、浩鑫这种已经有了一定就技术积累的厂商之外,还有不少材料厂商也参与进来,试图通过这次的项目实现技术革新和转型。

  一时间,国内碳纳米管材料、甚至包括整个纳米碳材料产业,都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迹象。

  而这正是陈念想要的效果。

  他完全明白,自己是不可能仅仅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完成“金属氢”制造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的。

  技术他能积攒够源点,把所有的技术难题都解决,但庞大的产业链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

  只有在正式迈入这个走向未来的领域之前,就把所有的地基打好,当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才能真正走的从容且顺畅。

  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这座“高压物理的圣杯”会被华夏科研界轻轻巧巧地摘下。

  而当所有人都被此成就震撼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轻轻巧巧地放下一句话:

  “其实为了这一刻,我们早就已经做好准备了......”

  ----但与华夏市场的繁荣不同,碳纳米管专利技术的公开,对国际碳纳米管行业产生了重大冲击。

  以三星、Ibm为代表的一众企业,他们的专利封锁布局甚至还没开始,就已经宣告结束。

  他们很清楚,来自华夏的冲击将再一次席卷全球。

  并且渐渐的,这些“冲击”的类型,已经发生了改变。

  如果说几年之前,华夏对世界的影响还是主要集中在廉价商品、资源商品的领域,那么现在,华夏已经正式进入到了“高新技术俱乐部”,开始使用他们的技术在国际上攻城略地了。

  南非豪登高铁算是一个序章,而碳纳米管技术,则是标志性的进攻号角......

  ......

  海的另一边,五月会的办公室里。

  休斯顿看着Ibm递交上来的报告,嘴里忍不住吐槽道:

  “现在我们五月会已经沦落到连这种小事都要亲自处理了吗?”

  “碳纳米管......这根本就算不上是什么关键性的技术,就算市场真的丢失也没什么吧?”

  “正好,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产能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借着这个机会进一步去优化我们自己的产业布局.......”

  “不要管那些华夏人的动作了,他们只不过是在追逐我们的脚步罢了.......”

  听到他的话,一旁的助理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对于自己这个上司的判断,其实他一直都是采取“只相信50%”的态度。

  但这一次,他罕见地觉得,休斯顿说得完全没有道理。

  是的,碳纳米管的确算不上什么特别先进的技术。

  但一旦这个技术输出的口子被打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怎么能用这么轻浮的态度去对待这样的标志性事件呢?

  难道是因为达尔富尔的事情占用了休斯顿太多的精力,让他都开始无法理性思考了吗?

  想到这里,他开口说道:

  “碳纳米管技术确实不算先进,但问题是,这是他们技术出口的第一步。”

  “目前来看,我们的公司尝试建立的专利封锁已经被完全打破,此前在他们几所高校的布局也彻底失去了意义。”

  “这很可怕----如果让我说,这件事情的发生就像是露出海面的冰山,在海面之下,说不定还有更大的危机......”

  “但我们管不了那么多。”

  休斯顿打断了他的发言,随后继续说道: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先把达尔富尔的局面经营好。”

  “我们在那里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如果不能收获足够的利益的话,那对我们来说,才是真正的万劫不复。”

  “现在,不要去管什么碳纳米管了,告诉我,哈密迪的下一次进攻筹备得怎么样了?”

  助理顿了一顿,他本来还想再说些什么,但看到休斯顿坚定的眼神,他也只好把冲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犹豫了片刻,他开口说道:

  “根据哈密迪的回报,他们的下一次试探性进攻将安排在半个月之后。”

  “我们所提供的武器装备已经全部就位,借助这一次试探性进攻,他们会让手下的军队开始适应新武器和新的作战方法。”

  “之后,我们会再向他们提供最后一批重武器。”

  “在明年2月底之前,他们会借助这些重武器拿下喀土穆。”

  “只要他们能顺利拿到国会权利,那么我们后续的计划,就将畅通无阻了......”

  休斯顿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他叹了口气说道:

  “有时候我觉得角楼那边的策略也未必是错的。”

  “对待极端情况,就应该使用极端的方案。”

  “告诉哈密迪,让他们放手去做吧。”

  “不用怕局势变得混乱.......事实上,无论是对我们还是对他们来说,局势都是越乱越好......”

  ......

  休斯顿的指令很快便跨过海洋传递到了哈密迪的手里。

  在经过前期不间断的摩擦之后,一场真正的战争,终于要打响了。

  而此时,还留在达尔富尔的刘光宇,也因为这条指令,而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