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 > 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热闹(求订阅!)

  一旁。

  坎亲边听,边点头。

  零。

  还是那个雷厉风行的模样,挺好,虽然独断了点,可也让人精力充沛,最怕的不是不敢做,而是把所有时间花在互相扯皮上。

  这个同意。

  那个反对。

  大家相持不下。

  最后。

  只能妥协,选择一个中庸方案。

  是。

  安全一些。

  然而。

  会让人执行得昏昏欲睡,就像是开公司一样,高层争论不休,出一个折中方案,结果还好说,结果不好,大家都又相互责怪对方。

  挺没劲。

  呵。

  想到这。

  坎亲回忆起零的‘小课堂’。

  为了让他们思想一致,经常给他们开课,那外国那些扯皮的记录给他们看,还做相关分析。渐渐的,他们也讨厌起那种扯皮会。

  “坎亲,你有什么想法?”

  忽然。

  零转头看向他。

  坎亲微微一怔。

  使劲想了想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片刻后,道:“我觉得,专项贷款中,转录原液和手术舱要慎重一点,这些技术含量太高。”

  -转录原液。

  -手术舱。

  尚未有人能仿制,不宜当做糖一样发。

  “提议不错,转录原液和手术舱这类医疗类专项贷款,暂时从贷款中拿掉。”坎亲的话,还是要尊重的,而且并不影响大局。

  “好的。”

  苗烨赶紧说道。

  “还有。”

  零接着说。

  “为了配合亚元国际化战略,所有贷款均为中短期,可以地至无息,以十到十五年为准,否则,要是三五十年,他们对亚元的需求不够强烈。”

  “可以隐蔽地透漏,到期可接受债务重组。”

  “是。”

  苗烨不断点头。

  的确。

  时间越短,每年还的钱越少,对亚元的需求降低,这让商会企业拿亚元去该国使用的难度会增加一些,假如时间只有十年。

  每一年。

  该国都会需要不少的亚元来还债。

  自然。

  更加欢迎亚元去他们国家投资。至于债务重组,是打消短期贷款还不上的担忧,大家心里有底,到时候还不上,可以借新还旧。

  双管齐下。

  让很多国家放心。

  当然。

  如果到期债务重组。利息可不低。

  。。。

  半小时后。

  苗烨离开。

  召集下属,传达零的指示。

  “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交给我们,就得无条件,不折不扣地完成,这里面,要严守国家利益,也要兼顾我国企业的利益。”

  “完成还不够,还要完成得漂亮,牵扯到的项目很多,找你们的人也会很多,但我希望你们牢记,你们的身份是什么事。”

  “明白吗?”

  “明白。”

  会议室里,众人齐齐地道。

  这事儿。

  牵扯到的国家不少,资金太大,要说没人公关,不可能。不过,经过这么久,意志不坚,原则不强的人,早就被调离队伍了。

  留下来的。

  至少抵抗诱惑的能力挺强。

  会后。

  回到办公室。

  看着手里文件。

  几千亿的项目审核权,就掌握在他的手里,虽然不是完全的权力,因为还有监督,比如缅亚银行集团的人,但理论上那是服务机构。

  委员会为主。

  缅亚银行集团代为执行。

  苗烨感慨。

  几年前。

  他在内比都任副市长的时候,全市的可支配财政,也才价值几个亿人民币的缅元而已,几年之后,竟然膨胀到了这个程度。

  世事难料。

  不过。

  权力膨胀了。

  但他的心不敢膨胀,踏实做事,跟着零,家族的利益才能长久。

  。。。

  很快。

  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了出去,一下子,不少国家热闹了起来,之前还没落地,处于论证阶段,就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兴趣。

  现在。

  终于向前一大步。

  感兴趣的不仅仅是不发达国家,还有发展中国家。

  前者是真穷。

  后者倒不穷。

  但没理由有便宜不占,没附加条件,利息低,甚至无息,这样的贷款方,简直是打着灯笼都难找,不,是没有,只此一家。

  。。。

  印度。

  首都新德里。

  就此事。

  总统府正热烈讨论。

  “不能错过。”

  “是啊。”

  “可是,我们已经欠了好多账,估计有点悬。”城市贷款虽然不是使用中泱政府的名义,但庞大的医疗贷款却是印度当局背。

  一个人。

  平均五万亚元。

  于是。

  短短几个月,就欠了人家近百亿,看着都心疼。

  “问题应该不大,加上地方债,我们就欠了几百亿而已,不算多,唯一的问题是,总的贷款额度有多少,我们能争取到多少。”

  “可投什么项目?”

  “基建?”

  “不,我们缺商品。”

  “就是,基建?你能征到地,扩宽马路都难,别说修高速路,铁路,机场,甚至炼油厂,现在能修的基建,也就只有电厂了。”

  “还是商品吧,项目贷款拿下来也干不了。”

  “对。”

  “就商品为主,项目贷款为辅。”

  “。。。”

  不一会儿。

  大家就达成了共识,不是他们想要咸鱼,而是没办法,征不了地,啥都别想干,基建?这事儿,在统一税收都没有的情况下。

  还是以后再说。

  “我觉得,还是再多花点力气治理环境,现在,各国的空气污染被过滤溶液遏制,而我们的情况,并未得到有效的大规模改变。”

  “首都可以依靠缅亚环保技术公司的除霾塔,空气污染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但其他地方的数值依旧不断冲击着监测设备的极限。”

  “我认为,可以通过修建大量的小型发电厂来解决这些污染问题,农作物残留燃烧,用来发电,电厂的排烟可以用过滤器过滤掉。”

  “一举数得。”

  这个提议。

  并不新鲜。

  以前就有提过多次,但是投资太大,没钱。现在缅痶愿意提供项目贷款,他们大可以借这股东风,好好解决一下这个现实问题。

  弄好了。

  名声也好。

  “不错。”

  “也就这个项目容易推动。”

  “嗯。”

  他们也想过用行政手段杜绝这类污染,可是,执行起来难度太大了,第一,烧,人们觉得是最快的方法。第二,尾气过滤器又太贵。

  第三。

  也是最无奈的。

  那就是习惯了。

  指望人家遵守,还不如主动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