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兴汉室 > 第六十九章 水波纹动

  “主道知人,臣道知事。”————————【荀子·大略】

  赵温压抑着心头的得意,如实说道:“司徒很气恼,说郑君辜负了他的信重,司空却是没说什么。”

  “马公长于治学,性情固执,认定了一个事就不会轻易改变看法。”皇帝轻描淡写的评价道:“到底不如士孙公沉稳。”

  马日磾对郑玄赋予厚望,就希望能借此为古文经学扬眉吐气,没想到临了却遭受‘背叛’,反倒是士孙瑞似乎从中预感到了大难临头,心境却是平静了很多,已经开始思索退路。

  想起来士孙瑞这个人的学识、才干也算了得,只可惜被马日磾拖累了。

  “臣也是如此以为。”赵温小心提示道:“司空老成谋国,博达无所不通,无论是当年谋诛董逆,还是辅佐陛下亲政理国,其人都出力不小。”

  以马日磾的能力,光靠他一个人留在朝堂上,根本不能对任何一方造成威胁。而士孙瑞就不同了,无论是黄琬、董承、还是杨瓒,都对其忌惮不已。

  眼下各方已心照不宣,等左冯翊的事情抖落出来后,先弹劾马日磾荐举不明的过失,再拉上士孙瑞,劾奏他袒护乡党之罪。关西士人中的两个重要人物同时遭受攻讦,其中光是一个荐举不明的罪责并不足以罢黜马日磾,而想要保下士孙瑞就必须由马日磾拿自己的权位做交换。

  只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马日磾与士孙瑞之间的龃龉,马日磾会不会愿意牺牲自我、保全大局,其结果不难预见。

  皇帝突然轻叹道:“什么叫臣子的本分?”

  话题转变的太快,赵温没有反应过来,只觉得莫名其妙。见皇帝说完了之后拿眼端详着他,似乎在等待着赵温的回复,好在他素有急智,轻咳一声,说道:“内修封疆之役,外修耕战之备,荒无遗土,百姓亲附,此乃臣之事也。”

  这句话出自《吴越春秋》,是越王勾践的大夫文种所说的一句话,赵温显然意有所指。皇帝扬了扬眉,道:“你这是自比文种?但我可不是越王。”

  文种辅佐勾践灭吴之后,很快就被勾践赐死,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类比,但赵温已经想好了说辞:“但为国家故,虽死又有何妨?臣不才,不敢以管、乐自比,只敢效仿文种,为陛下修养生民。何况陛下乃宽仁之君,胸怀锦绣,远胜越王万倍。”

  这是在暗示无论怎样都会为皇帝犬马,他很满意赵温的答复,这一关算是过了:“善,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你当年说得了这番慷慨之辞,如今自然要雄飞而起,以应前言。”

  赵温想不到皇帝居然会记得他当年弃官时所说的话,感动之余,却不禁细思这句话里头的深意。

  他现在已经是九卿之一的太常,还要再往上雄飞……只有那几个位置了。

  士孙瑞毫无疑问是要被罢黜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等士孙瑞走了,皇帝看样子不会继续玩三足鼎立,把空出来的司空的位置留给他人,而是会把这个关键性的位置留给自己人。

  赵温想起了自己适才与皇帝的一番问答,按捺住心里的激动,试探性的开口道:“陛下……”

  皇帝并不曾留意于对方欲言又止的态度,另起话题说道:“左冯翊的重泉令,说朝廷派人下来巡察,是不信任他们这些牧民之官的表现,不堪受辱,所以投水明志……”皇帝话说到一半,忍不住慨然道:“太可惜了。”

  赵温也不清楚对方在可惜什么,但他隐隐从中察觉到了什么不好的苗头——有人在拿重泉令的死,故意渲染恐慌的气氛。

  虽然皇帝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将左冯翊的上下官吏全部冻结职务,这么做确实有些心狠,但不这么做就挖不倒大树的根脉。对此,赵温是表示支持的:“孔子曾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陛下以诚待人,左冯翊依然闹出了如今这番局面,可见臣子中有人未以忠事君。既如此,陛下又何必宽之厚之?”

  “你说得对,身正不怕影子斜,彼等若是问心无愧,又何惧朝廷派人来查?朝廷如今还没定他们的罪,他们依旧是我大汉的臣子,可现在就有些人自觉将自己放在罪臣的位置上,也不知是心虚,还是真有不堪受辱的气节。”重泉令的自杀在皇帝心里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就连在朝堂之上,除了一帮关西人以外,也没有多少人为其伸张,可见这是士孙瑞那帮人色厉内荏。

  皇帝接着冷笑道:“眼下傅巽尚未渡河,左冯翊便开始有官吏竦震,无不望风而解印绶,擅自离去。倘若不是作贼心虚,何必弃官而走?”

  赵温在下首唯唯诺诺,他只是一个太常,这并不是他分内之事,所以即便皇帝意有所指,也不敢擅自发表意见。

  好在皇帝也没有让他等多久,直截了当的说道:“为防生乱,长水营已经派往左冯翊,此事可大不可小,无论牵连到谁,都要一体严办!你既有雄飞之志,如今,也当早做筹备了。”

  说完,皇帝便深深的看着他。

  赵温福至心灵,正欲说话表忠心,却只见小黄门穆顺忽然来到殿门外。

  皇帝抬眼看向穆顺,只见对方神色慌张,像是见了鬼似得。

  “禀陛下,掖庭、永巷群鼠乱奔、鸡雉哀鸣……这、这、这好像是凶兆啊!”

  “什么?”皇帝脸色骤然一变,他下意识的往桌案上看去,案上除了书简以外,还放着一碗茶。在这个时候,只见那平静如镜的茶水在皇帝的注视之下,忽然泛起了涟漪。

  “陛下快走!”穆顺顿时不顾安危的跑了进来。

  不用他说,皇帝想也不想就从席上跳起来,一步跨过桌案,什么帝王风度也不顾了,迈着大步便往外走去。眼前的一切突然出现了重影,房梁上的灰尘开始簌簌的落下,茶碗中的水‘哗’的一下洒了出来,大地开始剧烈的抖震,发出如雷般的轰鸣,伴随着远近宫人的尖叫,场面一片混乱。在经过赵温的时候,见赵温犹自跪在原地发懵,皇帝一顺手就将他拉了出去。

  跑出殿外了还不保险,皇帝带着赵温几步走出屋檐,来到宣室殿前的一个平台上。天上仍然下着霏霏小雨,皇帝站在雨中,惊魂甫定的他这时才发现此时的地震震感并不强烈,以后世的标准也只是四五级的样子。四五级的地震连地裂都做不到,最多让一些老房子墙体开裂,皇帝悬着的一颗心这才安定下来。

  饶是如此,这种暗含天威的地震给人带来的伤害不是肉体上,更是一种心理上的震荡。放眼四周,那些宦官、黄门侍郎等人毫无安全意识的跪趴在廊下,有的脸色苍白,嘴里念念有词。

  宣室殿位于龙首山上,南边正对着的就是沧池,此时的沧池正由中心向四周不停的泛起波澜,像是池底有个怪物要浮出水面。皇帝转身往东边看去,只见房屋垮塌而产生的淡淡白烟从民家闾里之间缓缓上升,他不由握住了拳。

  过了没多久,震感便消失了,大地又恢复平静。皇帝低头看着刚才慌不择路从殿上的台阶滚下来的穆顺,想起刚才穆顺忠心护主的样子,心里一暖:“摔着没有?”

  穆顺仍后怕不已,此时见没事了,连忙答说:“全赖陛下洪福,奴婢没有伤着!”

  说完,便为自己的大话呲了口牙。

  皇帝却是没有继续关切下去,此时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那你还愣着做什么?去传北军中候、执金吾、京兆尹三人入宫!”

  穆顺心说遇到这种事情皇帝怎么还能静下心来召见大臣?但他却什么也没说,只是在心里暗暗佩服,躬身领命去了。

  吩咐完穆顺出宫传诏,又派人去承明殿慰问三公之后,皇帝这才回头看向赵温。

  能在生死关头还想着救人,已经实属大义,何况这个人还是皇帝!赵温心里受到的震撼不比遇到地震要小,仿佛多年以来对天子的感情、对君臣的定义都因这场地震而颠覆了。身外的地震已经平息,赵温心里的地震却愈演愈烈,他呆立良久,眼睛里慢慢恢复了神采。

  皇帝也不急着说话,他预感到赵温会因此发生改变,这可能关乎到他们俩今后可能会拥有一段非比寻常的君臣关系。好在皇帝没有等多久,赵温突然跪了下来,对皇帝无比郑重的俯首叩拜,他脸上那股心悦诚服的神态是皇帝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臣谢陛下救命之恩。”

  “你既是我的股肱、又是我的臣民,遇见这种事,我没有袖手旁观的道理。”皇帝知道他不需要说什么冠冕堂皇的辞令,就凭今天这番举动便已经俘获了赵温的心,他伸手将赵温扶了起来,开始拾级重新走回宣室,蓦然叹道:“而你谢我,那司空就更应该感谢苍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