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兴汉室 > 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辞恳切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论语季氏

  “禀陛下……”董皇后本也是个心思坚定的女子,今天被皇帝用言语忽冷忽热的搓揉、敲打了好几次,早就没了脾气,她挣脱开皇帝的搂抱,从床沿滑下来,跪在地上说道“臣妾昧死进言。”

  皇帝抖了抖袖子,将本来搂抱着董皇后的右臂收了回来,与左手叠在一起,放置于腰间。董皇后此时跪伏得极近,皇帝甚至能从对方身上闻到一缕佩兰的香气,他气息平稳,盯看着董皇后洁白修长的脖颈“但讲无妨。”

  “陛下亲政以来,以中兴为念,不好犬马,不湎酒色,所疾唯弊事,所行唯良政。臣妾虽鄙,亦然深信陛下天纵英睿,定可大匡社稷,颓坯重造。”董皇后徐徐说道,这是她早在事先就准备好的进谏之辞,刚好用在了这个时候“而陛下为孝灵皇帝之独裔,刘氏宗庙之攸赖,合该早出皇嗣,以承国祀。”

  皇帝沉着脸,他懂得对方的话,也知道有一个继承人,能很好的安定朝野人心。但要他以十四五岁的年纪,跟宫里那些未长成的小女孩行房事……无论是为了身体健康着想,还是出于后世人的现代观念来说,这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至于年纪已然十八岁的董皇后,考虑到政治因素,皇帝更不会让她生下嫡长子。

  “陛下系居宸极,德齿并茂,臣妾才色鄙薄则罢,而宫中伏氏、宋氏,皆一时良人。”见皇帝没有回应,董皇后继续说道。她的语气恳切,话里尽显一个贤后该有的大度、无私的品质,把她故意安排采女诱惑皇帝,说成是为了早些传宗接代的堂皇理由“若是陛下都不喜欢,今年择选媵御、新纳采女,也大可为之,陛下如何视之不见?”

  “你且起来……”看董皇后情绪有些不低,皇帝想先伸手拉起她再说话。

  谁知董皇后挣开了皇帝的手,伏在地上,不见面目,话里已带泣声“陛下不亲妃嫔,不仅是有负于皇祚之重,还是欲将臣妾置于死地!”

  这话说的严重了,皇帝不禁变了神色,站起来躬身把董皇后扶起,好生安慰了几句,说道“你这是什么话?你我夫妻一场,视为一体,我何故要害你了?”

  董皇后此时不知是真的忧心委屈、还是刻意为之,她眼泪涟涟的哭诉道“陛下不知,如今宫里宫外,皆因陛下年余未有皇嗣,而说臣妾性好嫉忌,是个妨碍陛下亲近妃嫔的妒妇。可臣妾从不敢独擅圣宠,也不敢有违陛下心意,谮言毁人,臣妾实在是有口莫辩。”

  “有好事者乱言乱语,你不要放在心上,若再有人说,你尽管打杀。”皇帝手抚其背,又轻声细语的安慰了几句,在这个时代,丈夫迟迟未有子嗣,责任永远都在正室身上。现在时间尚短,等以后日子长了,董皇后身上所背负的舆论压力将会越来越大,无论这是不是皇帝的本意,一个‘妒妇’、‘妨碍皇嗣’的声名就足以让董皇后的位置岌岌可危。

  所以董皇后不管是出于什么考虑,都要想办法诱惑皇帝,而既然是诱惑,那自然是得由自己尝试着先拔头筹。

  “你别哭,听我说。”在皇帝的安抚下,董皇后很快停止了抽噎,从袖中拿出一块细绢擦拭着眼泪。刚才的一番哭诉让她的妆容都花了,她不想让皇帝看到这丑态,便把脸转了过去,竖着耳朵听皇帝的解释。

  见董皇后情绪逐渐安稳,皇帝这才说道“太医署有一个太医,叫华佗的,你可还记得?”

  “记得。”董皇后对这个皇帝特意从兖徐之地征辟来的太医很有印象,说道“上个月时,陛下腹泻,诸太医手中常方皆无大用,还是此人将陛下的病祛除。”

  那次仅是一次轻微腹泻,皇帝却以此深知华佗‘对症下药’、‘不拘成例’的治病手法。事后整个太医署都对这个半路进来的医者刮目相看,见董皇后也信服他的医术,皇帝点头说道“此人医术精妙,曾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更能善补导之事……你知道何谓‘补导’么?”

  听到‘补导’二字,董皇后不由红了脸,虽然没有接触过这类事物,但此时凡是信仙求道的富贵人家,无不是推崇‘补导’之术,她的父亲董承就是典型的例子。这‘补导’,其实就是取精于玄牝,是一种守生养气的房中术、也称御妇人术。

  她没想到华佗这个人竟然还会这种法子,董皇后脸色通红,刚才为她一场哭诉而营造的凄婉气氛,也被这个尴尬得消失无踪了。

  董皇后转念一想,皇帝连女色都不爱亲近,还关心人家擅不擅长‘补导’做什么?而她知道,在这个时候,皇帝不可能说无用之言,此话一出,必然会有下文。

  果然,皇帝又继续说道“我读历代先帝本纪,览孝武、光武等君皆年长功高;而孝昭、孝和等君却降年不永,还有那些早夭的幼君,常有一问,不知这是何故?”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深究起来会涉及到许多复杂的辛密,董皇后不敢妄言,只摇了摇头。

  “依我看,这其中,必然有过早亲近女色的缘故。”皇帝直接说了重点“我问过华佗等太医,皆说人少时精元不固,宜固守培养。不然,孝昭皇帝十二岁立后,二十一岁驾崩,孝和皇帝十三岁便宠皇后阴氏,其后年不过廿七。可见过早亲近女色,不仅有损康健,反而会贻误子嗣。”

  董皇后想想也是,孝昭皇帝一生都没有子女,孝和皇帝虽然有两个儿子,但长子生有痼疾,次子一岁便即夭折……难不成,真的是男女之间过早敦伦,会影响人寿与子嗣?可这其中谁说不会是有什么政治斗争?而民间十四五岁成婚生子的大有人在,其中不也有长寿多子的?

  她将最后的这个疑问说了出来,皇帝立即答道“所以民间黎庶,鲜有活过三、四十岁的,即便是有,那也算是得天之佑,不足以为常事。”

  “那,陛下以为,要何时才最宜呢?”董皇后抿了抿嘴,问道。

  皇帝不假思索的说道“总得年过十八,弱冠之龄方可。”

  兴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