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文明的见证 > 第1014章 帝国的政体

  别看这些人,在皇帝陛下面前唯唯诺诺。出来,那都是吓死一票人的。如果兵部尚书出行,好家伙,肯定能调动十万军队来为自己护航。帝国的军队规模几十亿,上百亿。调用这点儿人根本不是问题。

  对于卫队的事儿,帝国皇帝也挺支持。万一我们的兵部尚书被抓了,帝国还是很没有面子的。人有的是,兵部尚书换了,不在乎,帝国丢不起这人。

  对外联络部长,进了个自己在这颗行星上的办公室,关上了门。自己先冷静冷静,艾玛又活着到这里了。不容易,不容易。天天在这个疯子皇帝附近,就算自己一时幸运,不知道那天就完蛋了。

  帝国,实行的是三省好多部制。三省,都是皇帝的秘书机构。正好理解,为啥要实行好多部制呢?呵呵呵,这个问题还得从老皇帝说起。

  老皇帝戎马一生,辛辛苦苦打天下,事业有成。三省六部制吧,好多跟自己打天下的人没位置,产生了失落感。那就好多部,每人弄个部长当当,待遇有了,没啥事儿,或者有事儿也二十鸡毛蒜皮的事儿。

  帝国,居然有服装省。专门管帝国之内的服装,服饰。当然了,人家愿意穿啥,帝国并没有限制这个自由,服饰只是推荐。如果是一个文明,那还好说,所有的服饰都是一样,现在帝国这么多文明,服饰那是千奇百怪。

  个文明的风土人情都不一样,没法统一。人家四只胳膊,你给人家两条袖子的服饰,那不是跟人家找别扭呢吗?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君主**的调整和补充。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尚书省形成于东汉;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汉成帝置“四曹尚书”,即常侍曹、二千石曹、民曹、客曹尚书。此后世六部尚书之滥觞。宋郑樵《通志职官略》三《尚书总序》:“汉成帝初置尚书五人,其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主公卿;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民曹,主凡吏民上书;客曹,主外国夷狄。”

  汉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三公曹、吏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为六部前身。西晋时,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属尚书省。

  宋公元1086年,反变法派执政,改为三省共同议事,奏请取旨,分省治事行下,实际上使三省合一,后习惯上常统称三省。南宋公元1129年,又实行三省合一,二十四司也时或省并,如公元1129年以礼部兼主客,祠部兼膳部,兵部兼职方,驾部兼库部,比部兼司门,工部兼虞部,屯田兼农部等,还省并若干寺监入六部。公元1163年,又进一步省并六部下属诸司,如以司封兼司勋,礼部兼祠部,兵部兼驾部,都官兼比部,工部兼屯田等。

  辽代南面官系统中,设三省六部,设官同于宋制。金、元、明只设一省六部,一省,金为尚书省;元、明为中书省。明1380年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至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五省之中,只有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各有明确分工。

  中书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初称为“内史省”,后改为“中书省”。宋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合并为一个机构“中书门下”,掌握行政大权,长官为“同平章事”即宰相,其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地方行政由中书省外派的“行中书省”即“行省”掌握。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废丞相、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明永乐帝时设内阁,机要之任开始归“内阁”。负责起草诏令,明宣宗后拥有票拟奏章的“票拟权”。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东汉时即设侍中,秩比二千石,属于少府,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皆因时而异。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