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钢铁鲜血烈焰 > 第194章 鲁王快跑

  鲁王朱以海的人生就是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至于藩王身份、监国身份,那只不过是杯具上镶嵌了金边,虽然看起来华丽一些,却根本不改变本质。

  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世孙,鲁肃王朱寿镛第五子,朱以海是在崇祯十七年初被崇祯封为鲁王的,结果这藩王位置坐了不到一个月,李自成就攻破了顺天府,崇祯自缢殉国。吓破了胆的朱以海南逃,后来被弘光皇帝下令驻守台州。到了弘光被抓,潞王紧随其后的时候,朱以海似乎时来运转,被钱肃乐、张煌言、郑遵谦、张国维等人在绍兴拥立为监国,问题是鲁王监国政权本身就是一大票互相争权夺利的官僚、军阀的结合体,又和福建的唐王隆武政权有着非常大的矛盾,鲁王后来的命运在旧时间线上就是一个字:跑,从绍兴跑到舟山,从舟山跑到金门,从金门跑到南澳,从南澳又跑回金门,最终在非常郁闷的情况下病死。

  而在新时间线上,由于陈德这个异常因素的加入,朱大典、黄宗羲等人在杭州围城战中也出了大力,鲁王监国政权的“气运”似乎更盛一些,可惜这种“盛”只是一种假象,带到岱山被袭,陈德撤出杭州战场之后,鲁王监国政权的崩溃速度,甚至比旧时间线上还要快。

  马逢知在杭州接见了“大破逆贼,然则损失异常惨重”的费恩-范-沃肯、陆九龙、林三虎等人,至于已经死球的侯大根,则变成了最佳的背锅之鬼。陆九龙和林三虎声称就是因为这个大废物临阵脱逃,才导致舟山之战他们失败的,费恩-范-沃肯在一边喉结不断抽动,最后也非常识时务地附和了陆、林等人的说辞,当然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郑芝龙势力插手舟山之战的情报,虽然在具体细节上颇有扭曲和自我美化之处。

  马逢知听罢陷入了沉思,他倒是知道鲁王和唐王互相看不顺眼,发生火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他并没有想到郑芝龙势力蔓延到浙江居然是这种方式,考虑到对郑家船队非常强大的各种传闻,这……有些不太好办哪。

  当然相比于海上的威胁,还是先摆平鲁王监国政权这个碍事的玩意儿,以便在大清英王那边得到更高的封赏比较重要。费恩-范-沃肯说他的战船受损严重,希望将军能协助早日修好,马逢知哈哈一笑说那当然可以,只不过需要你把船上的巨炮卸下来帮助攻城就行。

  费恩-范-沃肯的喉结又开始抽动,纠结了好一会儿终于还是同意了,他现在深知不能回福尔摩沙,回去怕是要被加龙长官乱刃分尸,唯一能避免如此厄运的是在鞑靼人与明国的交战中谋取比损失大得多的利益,所以……他奶奶的也豁出去了。

  一门又一门的红衣大炮从荷属东印度公司的战船上卸了下来,其中从旗舰“布里滕”上拆下来的两门四十八磅炮让马逢知眼睛都直了。这厮哈哈大笑道:“有如此巨炮,伪明鲁王安能不灭?天佑我大清!”而一边的陆九龙、林三虎嘴上各种666,心里想着则是通过击败鲁王监国政权过程中的掠获,来弥补之前海战的损失。

  ————分割线————

  当浙江清军准备大举进攻,以求一举摧毁绍兴的鲁王监国政权时,这个连小朝廷都未必算得上的政权,正处于内讧状态。

  明末之乱,始于党争,这些古代版的“喷子”虽然在实际战斗力上乏善可陈,但在嘴炮方面那叫一个天赋点满,威力惊人。问题是现实位面没有言灵,无论怎么能喷,都无法改变战线全面溃败的事实,所以他们喷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如何甩锅上面。于是乎一时间绍兴府成了对骂现场,这种内讧已经不是党同伐异的级别了,而是只要不认同我的甩锅方法,就是仇敌,就是奸贼,就是导致杭州之败的元凶!

  朱大典和黄宗羲分别去金华、余姚征召兵马以图再战,而鲁王监国政权里相对比较靠谱的钱肃乐、张煌言则提出了以封爵为手段,拉来援兵的“妙计”。因为绍兴府那些死剩的残兵败将肯定挡不住清军,所以只能封陈德为定海伯,毛雄辉为镇江伯,让这两个有实力的将领来援助绍兴即可。

  橡皮图章朱以海自然是同意,反正现在的鲁王监国政权除了“赐予封号”外,已经是没有任何别的能拿出来的赏赐了。使者很快派了出去,至于啥时候回来,甚至能不能回来那都是天知道。两日之后,当朱大典、黄宗羲好不容易从金华、余姚又拉了一堆兵来绍兴府的时候,前线也传来了陷落的消息。

  在十七世纪的行政区划中,萧山县并不是杭州府的下属县城,倒是绍兴府的下属县城,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是第一座被三十六磅炮和四十八磅炮轰破的城池。

  正所谓“一加一大于二”,荷属东印度公司和清军的结合,威力远远超过了他们本身的力量简单相加。昂邦章京马逢知对萧山县速破的结果非常满意,对“红毛人的巨炮”更是赞叹不已,得了一大笔金银的费恩-范-沃肯逮着机会开始吹牛逼,说什么只要将军肯花钱,这种大炮多少门都能给造出来!马逢知心花怒放,又赏赐了费恩-范-沃肯一笔钱财,而此时的后者心里想的是反正说的是“肯花钱”,没说具体花多少钱,到时候漫天要价赚的钵满,这“鞑靼人将军”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陆九龙、林三虎则在萧山城破后掠获甚多,这钱足够他们再拉起一支海盗队伍了,因此都十分兴奋。他们唯一担心的是陈德,还有郑芝龙的势力会不会干涉浙江的战局,尽管到现在为止,这两股势力似乎满足于盘踞在舟山、岱山等岛。

  马逢知也对可能到来的海上武装干涉有所忌惮,所以赶紧攻破绍兴府城才是正事。至于在陆地上搬运数千斤重的巨炮,那显然就是堆积多少人力和畜力的事情,相比之下马逢知更喜欢用人力,反正这年头本来人就不值钱,累死一批再抓一批就是!

  当血肉与哀嚎之路从萧山县向绍兴府不断延伸的时候,绍兴府城内的鲁王监国政权,正在失败主义的重锤敲打下处于不战自乱的悲催状态。

  朱以海究竟不是朱由检,他可没有闯军杀来实在打不过了就找棵歪脖树自尽的觉悟,而根据从萧山县败退回来的明军汇报的消息,这波鞑子已经强到不可战胜的地步,被一帮前线回来的甩锅之人吓坏了的鲁王,现在打着的是赶紧转移的退堂鼓,问题是往哪里退?这是个问题……

  著名忠臣朱大典建议往金华退,著名大儒黄宗羲建议往余姚退,举棋不定的鲁王想了很长时间,还是倾向于向余姚方向逃窜,原因无他,近日来一系列崩溃的情报让朱以海觉得这陆地上是没法呆了,早点往海上逃才是正道。

  张煌言和钱肃乐倒是有据守绍兴的心思,不过他们也看的出来人心已丧,这绍兴府城能不能守得住是个未知数。众人正在商谈之间,忽然有人来报,说是刚刚被封定海伯的陈德兴兵来救,目前船队已到浒山所。

  浒山所就是后世的慈溪一带,距离余姚甚近,原先还纠结于是守是留,具体去哪里的人,在得到此消息后,也只得暂时同意去余姚方向,毕竟相比于手头的残兵,定海伯的战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鲁王监国政权在清军攻击绍兴府之前便开始转移,这种转移往好里说是保存实力,往坏里说是望风而逃。被迫同意转移但颇有腹诽的典型就是张煌言,此人现在才二十五岁,正在年轻气盛之时,他提议就算转移也必须对绍兴府城进行一番诸如当年诸葛亮火烧新野式的“改造”,但很显然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鲁王监国政权最终还是以灰溜溜的姿态逃离绍兴府,甚至比旧时间线上跑的更快。

  这一路上张煌言心神不定,虽然借助陈、毛二将来救驾的主意有一半是他出的,但总觉得有些不太对劲儿,因为……因为陈德的反应似乎太快了点,更和他当初听说岱山遇袭就赶紧撤离战场的风格不合,所以……莫非他的目的是控制住鲁王?有可能,非常有可能!

  此时的张煌言尚不知道陈德倒向郑芝龙的事情,所以他能想象的最严重的事情也就是武将跋扈,挟持了鲁王。然而这又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这是乱世,武人的地位不上升都难呢?当然各种戒备也是要做的,至于这稀稀拉拉的军队戒备和不戒备有着多大的区别,这真的只有天知道了。

  在鲁王监国政权逃离后的第三天,马逢知的军队终于抵达了绍兴府。由于扑了个空,没有抓住“肥猪”,让马逢知对过于沉重的“泰西红毛巨炮”颇有微词,费恩-范-沃肯见势不妙,心想若是“鞑靼人将军”失去了对自己的信任和兴趣,那么从战场上赚回老本的计划岂不是泡汤了?所以他又心生一计,对马逢知说只要让他手下(还剩下)的三百火枪手出战,定能大破敌军,就算敌军逃回城内,只要包围起来用巨炮慢慢轰就是。

  马逢知觉得此言极是,于是分出一些马匹供费恩-范-沃肯和他的火枪手骑乘,连同他手下的轻骑兵一起快速前进,非要在路上好好杀“大肥猪”,就算不能一次杀死,能咬下几块肥肉也是甚好。